何佳
[摘要]目前,職校生綜合素養不高,人文素養缺失比較嚴重,職業學校的歷史課教學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職校生的人文素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為新時期中職歷史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出發,對中職開展歷史學科教學的價值及中職歷史教師開展教學環節進行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職;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042-01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一個新概念、新視角,它指的是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能讓學生在知識中提取個人品質,能讓學生形成適應終身發展的品質和能力,是在繼承傳統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構建新的歷史學科教學目標體系,在中職學校開展歷史課教學對中職生培養人文精神、培養歷史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一、在中職學校開展歷史教學的現實意義
多數職業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往往忽視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適應、對自我的尊重、對人生的規劃等,導致社會對職校學生的不認可,產生不良的負面影響,制約了他們的可持續發展。職業學校培養的是有理想、有文化、有素養、有技能的創新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不但要重視知識的積累,也要重視職校生人文素養的養成。教育不應僅是文化知識的傳遞、專業技能的學習,更應該呼喚學生的心靈,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喚醒學生心靈的最佳手段應該是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培養是必須要重視的,在教育、教學中必須加強人文素養的培養。
二、在中職課堂中開展歷史教學具有實在意義
(一)注重歷史文化的熏陶
職校學生文化素養的缺失十分嚴重,而通過歷史課的教學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提升文化素養。歷史課教學不僅能讓學生了解歷史文化知識,還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幫助學生培養歷史價值觀,樹立家國情懷,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必備的素養。
(二)注重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歷史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職校生的知識儲備、綜合素養還達不到高中階段的要求,但教師不能因此就放棄對他們培養,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三)注重人文價值的培養
職校歷史教學的核心是人格養成。布盧姆認為,歷史教育的重心應以塑造學生人格為中心,豐富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這種觀點尤其適合職業學校。所以,職業學校歷史課要讓學生了解人生的意義,懂得“人為什么活著”和“應該怎樣的活”,歷史教學要成為中職學生獲得一種人生指導、人格取向的教育。通過歷史學習,學生可以豐富歷史知識、啟迪心靈、養成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人格取向,樹立愛國情懷。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素養的培養將貫穿人的培養的全過程。
三、核心素養下中職歷史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一)創設情境“生動引人”
情景的創設是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尤其在職業學校,面對文化基礎不夠扎實、學習興趣普遍不高的學生群體更要牢牢抓住開始的幾分鐘時間,通過新穎的導入形式,讓學生頭抬起來,讓學生的心靜下來,所以導入新課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前提。
(二)教學內容“突出特色”
歷史學科文獻資料較多、較長,如果讓職校的學生去一篇、一段的分析,他們沒有這個愿望和能力。但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很足,喜歡參與、討論,如果以“百家講壇”“史料故事”“影片播放”等形式講解,學生的參與度很高,效果很好。職校生的歷史教學,要符合中職學生特點,要達到比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模式有所思考、對每個教學環節進行思考。因此,中職的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個會講歷史故事的人,在教學中,如能適當補充某些具體的名人逸事、歷史傳說等,既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可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要做一個變化的人,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變化自己的教學呈現方式,讓學生在興趣中,接受歷史文化的熏陶。
(三)課后作業要“別出心裁”
中職歷史學科的作業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形式改變的空間比較大。歷史作業可以是“讀書、看報”;可以是觀影充實學生對歷史的感受;可以是編演歷史劇,通過扮演歷史角色,讓學生角色扮演,與歷史人物“對話”,進行心靈的碰撞,進而對歷史做出價值評判;還可以是通過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等,觀“景”生“情”,讓學生在體驗歷史的基礎上,生成鮮明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從而進一步突現歷史學科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的價值與意義。
總之,從中職歷史教學的角度出發,教師要超越學科理解中職教育的本質,要從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角度開展教學,在教學中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歷史價值觀,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印度]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學習[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2]項愛康.職業學校歷史學科教學改革方向初探[J].考試周刊,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