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方睿
摘 要:基層中職學校由于實訓設備,教學管理水平相對滯后及社會偏見等原因,導致生源綜合素質相對偏低。加強中職學生公民素質教育勢在必行。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充分挖掘教材,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結合實際科學滲透,巧妙地融文明行為習慣養成,責任理念,主體意識,權利義務意識,活動參與意識及職業素養等于教學之中。本文筆者結合自己中職語文教學工作實際,嘗試對基層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公民素質教育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中職語文 滲透 公民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01
近年來,隨著國家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中職學生的準入門檻也相對降低。隨之而出現的中職學生群體缺乏責任理念,主體意識不明確,忽視權利與義務,活動參與意識積極性不高及職業素養偏低等現象。加強基層中職生公民素質教育是擺在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然而,公民素質教育必須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基層中職語文教學也應從挖掘教材內容中的公民素質元素,立足模塊化教學,樹立服務于專業課的教學理念等方面來落實。
一、挖掘教材,有機滲透公民素質教育
作為啟蒙教育基礎學科的語文不僅是認識世界、學習文化知識的工具,同時又有著豐富的人文因素,它是觀照社會、觀照時代、觀照人生、觀照自我的窗口,對學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
語文學科,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課文向學生滲透公民素質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徑。語文教學中滲透公民素質教育時,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生活及今后將要從事的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思想政治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公民素質教育因素,而要恰當地把握分寸,適時滲透,并使之潛移默化。例如我在教授魯迅先生的《燈下漫筆》時,除了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幫助學生感悟、理解課文內容外,還結合“兩個時代”進行責任理念,主體意識,權利義務,活動參與意識及職業素養等教學內容的滲透。解決了中職學生很難從文本上參悟魯迅精神內涵的難題。
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憑借學科特點,挖掘語文教材內容,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公民素質元素滲透,實現“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之效。
二、立足模塊化教學,實現因材施教
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公民素質教育不能局限于傳統的說教章法。順勢而變,不斷創新,除學校的政教、班會等顯性德育功能外,充分發揮文化課程的隱性德育功能。基層中職學校學生文化基礎差的特點,努力將過去的嚴管型向廣導型,由批評型向激勵型等方式的轉變。并以所學專業為依托,實施模塊化教學,做到因材施教。
從近年來的學校教學效果看,部分語文教師仍然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傳統模式。很多教師仍習慣于把中職學生與普高學生進行比對,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指導下,中職教師也成了應試教師。他們關心的是學生學到課本上的多少知識,關心的是課堂的應答能力和期末應試能力。中職語文教師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職業綜合能力培養。不能簡單把學生看作是接受文化知識的容器。而應該轉變簡單化、程序化、機械化的教學方法,將富于藝術性、最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適用與中職語文課堂中。如在提升語文閱讀能力時,針對我所任教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學生,我將收集有關汽車方面的作品,如《日系車與德系車的設計理念區別》,通過解讀,一方面設置與高考有關的問題,另一方面將二者在設計上對于責任理念,主體意識,權利義務意識的認同滲透公民素質的教育。針對電子電器專業學生,選取市場上的品牌與山寨在設計理念異同,引導學生做有職業道德的大國工匠。
中職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許多公民素質因素,只要語文教師細心深挖掘、稍加點撥和引領,便能使公民素質潛移默化深入學生腦海,為學生的樹立正確三觀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樹立服務于專業課的教學理念
中職文化課不能獨立于專業課而存在,基層中職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專業課的專業理念不易于讓學生理解。語文作為一門身兼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基礎學科,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前提。中職語文教師應當樹立好服務于專業課的教學理念。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迅猛發展,各類技術研發的深入和各行業分工的細致性與專業性的進一步加強。一線員工崗前的專門技術水平要求也越來越淡化,而更多的是對他們的綜合職業素質的要求。[2]中職文化課應該結合不同的專業適時地滲透包括基本專業理念、社會責任感、人際處事、企業組織協調、職業道德、奉獻精神等方面的內容。如在進行《楊修之死》一文的解讀時,將楊休的所為歸納為責任理念不強,主體意識不明確,權利義務分不清等。適當引導學生學會尊重職業,尊重上司,進而尊重自己。
語文作為中職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教學中,教師應該貫徹落實服務專業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滲透公民素質教育,以此提高中職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職業素質。
結語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語:“學語文,就是學做人。”語文學科中蘊涵著豐富的公民素質教育因素,通過語文學科向中職學生滲透公民素質教育,是其一項重要任務。作為一名基層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師,應當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公民素質元素。教學實踐過程中。一方面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另一方面,有效結合各專業實際,聯系市場對人才的培養要求,巧妙地融文明行為習慣養成,責任理念,主體意識,權利義務意識,活動參與意識及職業素養于語文教學活動中。從而培養一支能夠勝任與市場需求的具備高素質的職業技術型人才,促成他們能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曹飛.淺談德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職業》. 2012 (12) :15-15
[2]張永亮.在中職文化課中滲透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的思考.《華人時刊·校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