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數學課本中有很多相互關聯的知識點,結合已學過的知識學習新知識自然效率更高,運用學習某種知識或解決某個問題的方法來學習新知識或解決新問題,從而掌握知識的過程就是學習遷移。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運用遷移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進行學習遷移,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結構,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簡要論述了學習遷移理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學習遷移理論;高中數學;數學教學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遷移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理論。“為遷移而教”普遍流行于教育界,體現出遷移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高中數學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掌握運用數學知識分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為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也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提供幫助,要實現這一目標,就不能缺少遷移。
一、 培養學生興趣,誘發學習遷移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確實如此,興趣能有效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這時,教師再適時引導,就能誘發學生的學習遷移。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應該擁有愛心和責任心,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從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學生,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再引導學生將對老師的興趣遷移到學習中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親其師,信其道”。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生活開展教學,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將生活知識遷移至課本知識。在高中數學中,有很多概念、定義,原理等和生活密切相關,也常常在生活中用到。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該秉持“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學理念,結合生活開展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例如,在教學不等式性質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假設m>n>0,x>0證明n+xm+x>nm,針對這類問題,教師可以引入生活實例創設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從而誘發學習遷移:“m克鹽水中含有n克鹽,可知m>n>0,如果再加入x若鹽(x>0),則鹽水的咸度n+xm+x比之前的nm更咸。”上述案例描述的是一個學生們都很熟悉的生活現象(鹽加多了更咸),根據生活經驗,學生很容易理解這個問題,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不等式的結論,即x+my+m>xy,使學生將生活中的經驗遷移到數學問題的解決上,實現學習遷移。
二、 引導學生類比,促進遷移發生
類比是指將兩個整體相似或各自對應部分有特定關系的兩個對象進行對比。人都有慣性思維,一個人在解決新問題時,往往習慣聯想自己以往遇到的相似問題,并將當時解決問題的方法用于解決新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經驗,經驗從類比中獲得。在生活中,學習中,類比都是一個常用的思維方法。在高中數學中,有很多可以進行類比的知識點,如長方形、長方體可以進行類比,長方形邊與邊的關系類似于長方體面與面之間的關系。根據類比理論可知,兩個問題之所以相似,是因為他們擁有共同的要素或者原理。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類比,可以幫助學生整理歸納相似問題,并找到這些問題之間的共同要素(共同屬性)以及其中存在的關聯,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學習遷移,學生很自然會想到用以往解決相似問題的思路、方法來解決新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教學效果。在類比的過程中,學生會將新問題與老問題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相似之處,就像上文列舉的長方形與長方體的例子,通過類比,學生更容易理解新知識。例如,在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7x+6>0的解集。在講解這個題目時,教師不妨讓學生先回顧一元一次不等式出2x-7>0的解法,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一次函數的圖像,知道如何結合函數圖像來求解該一元一次不等式。因此,教師可以向讓學生自己運用圖像法來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x-7>0,根據一次函數y=2x-7的圖像(如圖1)可知,一元一次不等式2x-7>0的解集對應的就是位于x軸上方的點對應的x取值范圍就。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將一元一次不等式2x-7>0的解法類比遷移到一元二次不等式x2-7x+6>0的求解中,通過類比遷移,學生很容易聯想到運用圖像法來求解,從而做出二次函數的y=x2-7x+6的圖像,結合圖像學生可知二次函數的x2-7x+6>0的解集就是x軸上方的點所對應x的取值范圍。
又如,求y=3-sinx2-cosx的最大值與最小值。教師同樣可以引導學生將其與類比于斜率k=y2-y1x2-x1,學生就很容易明白這個題目實際就是需要求點P(2,3)與點A(cosx,sinx)斜率的范圍,而這兩點斜率的范圍可以利用數形結合法來求解。
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新舊知識進行類比,實現學習遷移,使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提高數學水平。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每一個教學步驟和學習環節都存在知識遷移的現象,遷移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都有很好的幫助。合理運用遷移理論開展遷移不但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想要教好高中數學,學生想要學好高中數學,就必須掌握遷移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進行類比的意識的能力,讓學生通過類比,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完善知識結構,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施冬芳.學習遷移理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數學大世界旬刊,2017(5).
[2]魏閃閃.學習遷移理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58):63-64.
作者簡介:
裴園園,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泗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