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國家對小學的投資力度不斷增加,并進行了新課程的改革,明確指出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文化修養。一直以來,實現教學目標都是每個學科教學的重點,美術作為我國教育極力支持的重要學科,為實現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質量,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方法。本文分析了探究性教學方法對我國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性,以制定科學系統的教學方法,實現美術教學目的。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美術;探究性教學
一、 新課改下小學美術探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探究性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美術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術探究性教學,就是在美術教學中,運用探究性教學方式,以提升小學生的欣賞能力,培養學生對藝術文化的領悟,以及感知力,最終實現審美力的提高。近年來,我國教育機構對探究性教學在美術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分析,明確列出探究性教學的作用和意義。將其應用于美術教學,能夠更好地實現美術教學目標。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對外界事物的欣賞,以便從中體會到藝術的魅力,從而實現精神的升華。此外,通過探究式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來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實現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 新課改下小學美術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
(一) 在觀察中展開探究
探究性教學方法是一種應用性極強的教學方式,就美術教學本身而言,探究性教學方式對于觀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加強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探究意識,從而實現其探究能力的增強,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一系列與美術教學相關的趣味性教材,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從而對美術教學內容進行細致的分析,進而增強小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講述《卡通大亮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并說明喜歡的原因,以及該卡通人物所具有的本領,以及突出的外形特征。通過這一講說過程,可以顯著加深學生對卡通人物的認識,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真善美”的思想意識。待學生描述結束之后,教師可將“卡通人物”設計大賽課件通過多媒體展現給小學生,所參賽的卡通人物包括:海綿寶寶、唐僧、喜洋洋等。教師可以問學生這樣幾個問題,你認為這幾張卡通人物哪一個會成為形象大使,為什么,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更加專注地去觀察畫作,進而充分了解畫作技巧。因此,教師要積極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及時地捕捉到畫作的核心。
(二) 在欣賞中深化探究
欣賞能力是學生學習畫作的基礎,擁有強大的欣賞能力,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是美術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只有具備了欣賞能力才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畫家,在對美學作品欣賞的同時,也可以實現對探究能力的鍛煉,從而得以深化。
當教師安排學生進行畫作欣賞時,一定要提前指導學生如何對畫作欣賞,給予其欣賞的啟發,以及技巧。從而使學生有方向地進行欣賞,避免盲目。這樣學生在對畫作的欣賞中,才會發現更多,收獲更多,通過與探究性教學的結合,能夠顯著增強學生藝術的掌握,從中獲得更深的藝術感知。
例如,在安排學生對《美麗的昆蟲》這一畫作欣賞時,課前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網上查閱一些與昆蟲相關的資料,并將其進行妥善整理,在上課期間,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交流,共享收集到的資料。通過對昆蟲的觀察,可以發現它們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由頭、胸、腹組成,而不同的是它們單眼的數量,以及足的數量。引發學生對其他昆蟲的思考,由此以來,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也可提高觀察能力。從欣賞的角度對昆蟲進行觀察,發現每種昆蟲都有各自的形態美,色彩,以及花紋。由于昆蟲是一種生物,因此其具有其他沒有生命事物的“動態美”。在不斷地探究中,要對昆蟲的形態,顏色花紋進行細致的欣賞,以全面掌握昆蟲的美麗。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模式,借助欣賞的平臺,來鍛煉學生探究能力,從而為小學美術理論知識教學,以及實踐教學提供強大的助力。
(三) 在操作中實踐探究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大量動手操作課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能夠制作許多有趣、生動的美術作品。這種動手實踐操作的課程一直以來都深受學生喜愛,無論在美術作品的設計環節還是在制作環節,都需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不斷探究,最終得到時間的論證。從而,使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動手實踐而提升,在這一操作課程中,不僅可以深化美術知識,同時也可提升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開放性的教學任務作為探究性教學的切入點,從而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的探究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講述《穿花衣的熱帶魚》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自己折一個熱帶魚,熱帶魚折疊的方法有很多種,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研究討論熱帶魚的折法,并將其總結出,隨后,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在整個觀察,研究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其實踐操作以及學習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此外,教學生在實踐操作環節中,要突出動手操作的興趣點,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環境,從中體會到美術課的樂趣,要不斷加深操作的難度,從而讓學生不斷地去探究美術深層的奧秘,加強小學生的自主探究力。
三、 總結
在美術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中,無論從最初培養學生觀察力,到實踐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使探究性教學方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獲得成效,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因此,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在教學中把握時機,將探究性教學方式滲透于教學的每個環節。
參考文獻:
[1] 弓曉晶.探究性學習在小學美術課教學中的運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5(6):64-69.
[2] 張哲.學生自由創造力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培養[J].中國培訓,2015(20):54-56.
作者簡介:
肖明珠,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豐澤區海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