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在一個班集體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充當著班級領導者和班級教育的角色。隨著當今時代教育理念的發展和教育制度的完善,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越來越受重視。傳統的班級管理制度弊病百出,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文化發展潮流。班主任需要適應社會文化發展推陳出新,創造新的班級管理制度,做好班級德育工作。
關鍵詞:和諧班級;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班級管理;制度創新
一、 引言
初中階段,學生開始改變依賴性和被動性的思維模式,初步萌發個人世界觀。在管理初中班級上,班主任的工作將更加艱巨和繁瑣。德育教育的班級管理模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學生思想以及心理方面入手有針對性地展開班級管理,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符合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趨勢,是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重要內容。
二、 班主任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教育,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心理影響
(一) 班主任自身的素質影響著德育工作的效果
初中階段,雖然學生個人的思想觀念和人生理念初步形成,但是仍然處于可塑性強的狀態。班主任是學生日常接觸最多的學校教育引導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意義深遠,班主任的個人思想觀念以及是非觀念對學生存在潛移默化的作用。論語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實施班級德育教育,最好的教育效果來自班主任的榜樣影響和作用。基于此,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水平和文化修養水平,才能夠完善德育教育體系,才能夠對初中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影響力,才能夠在學生中建立起班主任的威望。
(二) 班主任要善于做好學生心理工作,有效展開德育教育
初中生普遍有著是非分辨力模糊和意志力薄弱的特點,一旦遇到外界的不良風氣的影響或者是遇到來自學業的壓力和挫折,初中生就會出現情緒不穩定的狀態,班主任需要及時發現學生的情緒波動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初中生的成長環境以及性格特點不一樣,心理疏通工作應當結合學生個性化特征才能取得預設的效果,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念,才能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總而言之,班主任應當改變傳統的說教式以及居高臨下的教育態度,關心愛護學生,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尊重學生對世界的感知方式,才能夠讓學生接受班主任的心理疏導,才能夠讓學生全面發展。如,一位優秀的學生成績連續下滑,課堂注意力不集中,教師應該及時發現學生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并且以朋友的姿態和學生進行談心,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接受教師的思想指導,才能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有效的引導。
三、 展開人性化的班級管理模式,做好家校聯合教育工作
(一) 班主任應當公平對待學生,給予學生人文性關懷
班級管理制度應當以公平、公正為主,提倡人人平等原則,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特征,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當以鼓勵為主,擅于發現與肯定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優點。對于品德與品質出現問題的學生,教師不能一味地打壓與批評,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給予學生最寬容的關愛,從而讓學生積極、熱情地投入到班集體的學習與生活當中,對生活與學習重拾信心。除此之外,教師與學生也應當保持著一份平等的狀態,只有當教師與學生呈現出一種平等的、和諧的狀態時,才能夠讓學生對教師懷揣著一份真誠的心,只有這樣才有利于班主任展開班級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構建一種和諧的班集體文明風氣。如,對于我行我素、獨來獨往的問題學生,班主任在通過一系列的分析、講理之后,發現沒有切實效果,這時候班主任就必須改變方式,對學生進行表揚與鼓勵方式的教育,當學生心靈受到鼓舞與感動時就會接受教師的引導,從而有所改變。
(二) 教師應當與家長做好溝通工作
許多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以及思想道德問題都與家庭教育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當下許多父母忽略對子女的德育教育,許多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不愿意與父母傾訴自己的情感問題,長久下去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思想品德,教師應當及時聯系家長,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的表現,說服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學生德育教育。班主任進行聯系家庭溝通工作時需要先取得學生的信任,讓學生知道教師與父母的溝通對話并不是可恥的事情。當教師發現學生家庭中存在對學生成長的不利因素時,如,家庭關系不和諧,父母行為不文明,就應當讓父母明白自身的行為可能造成的惡劣影響。只有班主任擅于做好與學生父母的溝通工作,才能從根本上落實德育教育,才能建構一個和諧的、文明的班集體。
四、 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延伸德育內容。
(一) 走出課堂說教模式,理論聯系實際
提高學生整體德育水平需要讓學生積極投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班主任合理安排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為學生尋找有積極教育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的資源,如:組織學生幫助敬老院的老人打掃衛生,組織學生進行植樹綠化活動,組織學生進行獻愛心送溫暖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覺悟,才能夠讓學生思想品德有了更深刻的改變,才能夠促使學生全面提高自我素質。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課堂的說教模式教育,必須推陳出新,結合學生個性化特征以及理論聯系實際實踐,才能夠取得預期效果。
(二) 建構文明、和諧班集體風氣
班主任應當引導學生有集體思想觀念,正確處理自我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讓班集體呈現出一種和諧、團結的風貌,只有和諧與團結的集體風貌才能夠讓學生有一種集體榮譽感,才能夠讓學生在班集體中找到自我的價值存在,才能夠開展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要求班主任制定切實可行、賞罰分明的規章制度,在學生當中形成一種講文明、守紀律、互相關愛的集體風貌。除此之外,班主任可以帶領班集體與其他班級進行一場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感受到班集體的凝聚力,從而讓學生明白與他人合作能夠取得成功的道理,從而讓學生以熱情、積極的狀態投入到班集體中來。
五、 結語
班主任做好德育教育工作需要改善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不斷推陳出新,注重多元化、全面性、針對性的班集體管理方式,形成和構建一個和諧的、文明的班級的一道橋梁。才能夠真正做好德育教育這一門藝術性工作。
參考文獻:
[1]廖進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試論教師在德育工作中的表率作用[J].文教資料,2013(14).
[2]潘建華.如何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J].教師,2013(12).
作者簡介:蔡意敏,廣東省惠州市,廣東省惠東縣惠東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