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娟
摘 要:隨著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學校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創設生活情境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創設生活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有關策略,希望能為同行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實例
一、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能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能有效掌握教師教學內容的問題,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久而久之,還會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主要原因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所以學生就會出現上課聽、下課忘的問題,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創設生活情境能夠有效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就會將生活中的有關內容帶入對知識的講述當中,從而實現化繁為簡,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創設生活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實現提高學生認識能力的目的。
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所以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出現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不感興趣的問題,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會讓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當中,這與新課標提出的教育理念相違背。還有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客觀情況,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會出現教學內容與學生客觀情況脫節的問題,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教學的過程中創設生活情境能夠有效解決這樣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贊可夫曾經說過: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這句話向我們闡述了興趣與教學之間的重要關系,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有效地掌握二者之間的聯系。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創設生活情境,從而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教師在教學“分數”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創設一個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情境,教師對學生說:“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西游記的故事,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聆聽老師講述的故事內容,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路過桃園,停下來休息,孫悟空、豬八戒見了水蜜桃口水直流,師傅說:‘要吃桃子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們。悟空、八戒連連點頭說:‘行啊,行啊。師傅說:‘有四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兩人,每人得到幾個?請寫下這個數字。徒弟一聽,哈哈大笑,這還不容易!提筆寫了個‘2,師傅接著說:‘要是把兩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兩人,每人得到幾個?再寫下這個數。孫悟空手快,順手寫了個‘1,師傅不緊不慢地說:‘要是把一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兩人,每人得到多少?又該怎么寫呢?‘半個!‘半個!‘半個該怎么寫呢?兩位徒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學生認真聆聽教師講述的小故事,這時教師對學生說:“那同學們知道半個應該怎么表示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學生一回答說:“就是一個的一半。”教師笑了笑說:“我們想要表示半個就要用到分數的有關內容,所以半個就是?”這樣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融入生活實例,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滲透生活中的有關實例,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有效地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且生活中的有關內容還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在教學《多邊形面積》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對學生說:“請同學們找一找身邊的多邊形。”學生認真觀察身邊的物體,然后就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的討論,有的學生說:“我們教室中的窗戶就是多邊形的。”還有的學生說:“我們教室中的門就是多邊形的。”然后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在觀看多邊形物體的時候發現多邊形有什么樣的特點呢?”學生一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多邊形有多條邊,多個面。”這樣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能夠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融入生活實例的方式積極創設生活情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小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在課堂上多采用此種方式,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鄧美英.關于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2016(18).
[2]潘桂蘭.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打造[J].課程教育研究,2016(3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