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文學家托爾斯泰曾說過:“把自己體驗到的感情傳達給別人,而使別人為這感情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通過什么去向別人傳達感情——語言。語言是交流思想、溝通感情、傳授知識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教師教學活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效果。本文就怎樣在歷史教學中更恰當地運用教學語言進行探討。
關鍵詞:歷史教學;科學性;語言流暢;生動清晰
語言是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語言應具有藝術性,使其充滿魅力,從而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但是在歷史教學中語言在藝術的基礎上必須具有嚴謹性。比如同樣的教材,由不同的教師用不同的教學語言來講課堂效果具有差異:有的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語調抑揚頓挫、循循善誘、深入淺出、低沉曲回……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學生掌握知識就事半功倍;有的教師滿腹經綸、才華橫溢,卻詞不達意、言語模糊,課堂效果也就不佳。為什么會出現差異,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老師語言功底的不同。為此,對歷史教師來說需從以下幾方面提高教學語言的運用。
一、 歷史課堂的教學語言應具有莊嚴性和科學性
歷史教學中教學語言的運用是課堂教學的主要部分,學生從教師的講授中能獲得系統、全面的知識。教師語言的專業性、嚴謹性直接關系到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教學語言應具有莊嚴性和科學性。用嚴謹的語言講清楚各個歷史事實和歷史概念。首先,在歷史教學中用詞要準確和科學。如“初中七年級歷史《甲骨文與青銅器》中司母戊鼎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而不能說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北宋的統治》中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不能說成北宋統一了全國;再有《秦朝的統一》秦滅六國之前,嬴政必須以‘秦王相稱,秦滅六國后秦朝的歷史開始了,這時嬴政以‘秦始皇相稱,如顛倒了時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學性錯誤。”因為歷史具有時序性、客觀性、具體性特點,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應用詞恰如其分,不能言過其實。否則,歷史就失去了他的莊嚴性和科學性。要做到歷史教學語言的莊嚴性和科學性,首先教師應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修養,豐富詞匯量,準確無誤的掌握知識點和概念。再有教師應做到教學語言的準確規范。如果語言不準確,將影響學生的接受。
還有的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總是使用口語化進行教學,如七年級歷史《華夏先祖的傳說》中大禹治水的方法是疏通和填土雖然內容通俗易懂,但是學生就不能準確表達出。用科學莊嚴的教學語言說出“疏導為主、堵塞為輔”的辦法來治理水患,學生們就能用書面語言準確的表達。教師的教育語言影響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表達,所以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語言一定要具有莊嚴性和科學性。
二、 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只重視教育結果,而忽視了教學的過程。照搬教科書上的知識點,不斷重復已有的知識使學生失去了學習歷史的興趣。那怎樣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那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使教學語言變得生動形象。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如在講到中國起源時,說:“中國,世界上最早文明起源地之一,原始農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非凡意義,開創了輝煌燦爛的文明古國。從商代的甲骨文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從春秋爭霸到漢武帝的‘大一統,再到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路。這些偉大的壯舉是任何國家不可比擬的。可是到了清朝晚期,統治者為維護其封建統治,抵制外來商品,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我們看不到世界形式變化,未能學習西方先進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教師運用抑揚頓挫、低沉曲回慷慨激昂的語言表達,而增強語言的感染力。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怎么能不被激發,那隨之而來的就是學生擁有了學習歷史的興趣,用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之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真正的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逐漸完善其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 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簡練的教學語言提高教學效率
簡練的教學語言是最優美、最動聽的語言。因為簡練的教學語言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發現要領。如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侃侃而談,語言繁瑣,講了半天,學生不知道老師在講些什么。這樣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也降低了課堂的學習效率,自己反而費力不討好。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語言的簡練和流暢。字少語精,牽一線而動一片淺顯易懂。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如在講到七年級歷史《明清時期的文學藝術》時,可以這樣總結小說發展歷程:上古神話傳說——魏晉志怪小說——唐傳奇——宋元話本——明清小說。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教師教學語言的運用對于提高歷史課堂的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強化對語言基本功的提升,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呂華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2(01).
[2]宋增豐.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J].好家長,2015(25).
作者簡介:
馬猛,河北省唐山市,河北唐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