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 要:中國學生核心素養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如何在當下重物質輕精神的功利主義價值觀普遍存在的教育環境中,使高中歷史教育真正成為高中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陣地,無疑是所有高中歷史教師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人文素養;歷史教學;課程資源
一、中學生人文素養現狀
人文,最早出自于拉丁文,即Humanita,系指人性、教養。在我國,“人文”一詞最早見于《易經》《周易·賁卦》中稱:“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明確提出“人文”概念,“天文”指自然之理,“人文”指人事之理,也就是人性教化。關于人文素質的內涵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進行討論。人文素質是以文化為底蘊,以人為主體的、內在的、本質的社會文化綜合能力,是一個人外在精神風貌和內在精神氣質的綜合表現,也是一個現代人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
中共十九大報告為我們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明確了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歷史使命,這充分說明當今社會正處于一次大規模、全方位的轉型時期,“轉型”至少包含三層內涵:一是由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轉型;二是由工業文明到后工業文明的轉型;三是特色理論到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轉型。在傳統與現實的交鋒中,各種新觀念紛至沓來,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當代高中生的道德素養、文化素養、業務素養以及價值取向,使得高中生內心潛藏著浮躁。當代高中生作為青年中的優秀群體,在不久的將來將肩負起中國發展與振興的重任。他們的人文素養如何,將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當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整個社會帶來的成效有目共睹,重視科學和發展科技教育已在高中教育中居重要地位。但對于人文教育卻不夠重視,往往把科技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主旋律,倍加重視,而人文素養教育則因缺乏實用性而變得微不足道。這種狀況極大削弱了高中生的文化基礎,致使許多學生對人類的文化遺產知之甚少,對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缺乏應有的了解,缺乏高中生應具有的文化素養和情操品格,高中生的人文素養呈滑坡趨勢,進而影響國民素質的提高。
二、通過歷史教學培養人文素養
(一)挖掘歷史課程中的人文要素,體現不同時代的人文精神特征
在歷史課的教學中,往往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播,但知識點是容易遺忘的,只有把那些知識背后被賦予的人文價值觀、人文態度和人文精神永遠保留在內心深處,融化在血液中,學生才會記得牢固。
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商品經濟、市場的發育在古代希臘就孕育出了,民主、平等、公平的人文精神。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具有深刻的人文意義。它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條件;它鼓勵獨立自主,有助于擺脫以往的人身依附,為人的徹底解放準備條件;它催生了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倫理價值觀念,促進了“人的現代化”。
(二)整合課程資源,精心設計歷史教學的人文專題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材不是教學的唯一“依據”,而是“學生和教師進行學習的材料”,因此,在歷史學科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必須在教材的處理上有新的突破。
1.梳理教材,設計人文教育學習專題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立德”是指歷史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情感認同、價值取向,提供了歷史的經驗、人生的哲理和人類的共同追求。任何對歷史的闡釋和評判,都蘊含著一定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我們可以根據培養的具體目標對教材進行重組整合,設計成具有人文教育意義的學習專題。如關于價值取向的專題,其內容包括正確的歷史意識、公民增意識、法制意識和國際意識等,以增強歷史教育內容的集中性、專題性和人文性。
2.拓展教材,傾注對現實的人文關懷
教材是媒介,是連接歷史與現實的“中介”,學習歷史的目的就是要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為社會現實服務。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就是幫助學生實施其個體的社會化,用歷史的眼光和寬闊的胸懷去看待和處理現實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并感悟蘊涵其中的人文精神。因此,尋找教材中與社會現實相結合的熱點,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
3.整合教材,融會人文學科
今天是知識多元化的時代,交叉學科等的興起,單純依靠一門學科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人文素養的培養也要融合多學科的知識。如清朝康乾時期人口問題的分析,必須運用政治、歷史、地理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才能得以全面的闡述。因此,必須對教材進行整合處理,把單向的學科內容變成多向的跨學科的綜合內容;把平鋪直敘的歷史用詩歌、影視片段、美術作品甚至課本劇的形式展現給學生。
加強人文教育已經成為當代國際教育改革的趨勢。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新的偉大時代,教育要立德樹人,必須要有文化的自信,歷史教學優勢就在于使學生從華夏文明中吸取營養,把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功能落到實處。高揚人文大旗,強化人文素質是歷史學科教育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王銀.歷史教學中要加強人文素養教育[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12(Z1).
[2]陳建云.歷史教學中的人文素養培養策略[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6).
[3]馬曉蓓.淺談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歷史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3).
?誗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