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輝
摘要:解題能力是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的解決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的直接體現,對于高中數學學困生來說,解題能力不足是其普遍存在的現象,本文對高中數學學困生解題能力不足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 學困生 解題能力
0
隨著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高中數學學科的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學困生解題能力低下的問題卻仍未得到解決,而這也成為了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中數學學困生解題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學習興趣的缺失
數學學科本身就是一個理論性、抽象性較強的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學習起來可能會比較枯燥,在學習過程中也感受不到學習的趣味性,再加上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上比較單一,教師習慣于運用枯燥的傳統方法,這使得很多學生本就不高的數學學習興趣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消失,對數學學科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而在老師、家長的監督下,數學學習成為了必須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這種強制性的要求很容易讓正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產生逆反心理,更加不愿意學習數學,最終陷入惡性循環。此外在高中階段,數學學科的課程內容的難度上有了較大的提升,這樣的轉變可能會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這同樣是高中數學學困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之一。
(二)學習態度不端正
當前的數學教育存在著與現實嚴重脫軌的問題,學生很難在數學教學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現實意義,再加上社會上一些錯誤價值觀念的影響,學生最終產生了“數學無用”的觀念。在這樣的觀念下,學生往往會忽視對數學學科的學習,不愿意在數學學習上花費精力與時間,也不在意數學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甚至還會出現課上不認真聽講、課下不按時完成作業等現象,這些錯誤的學習態度對于學習效果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長期下來,學生的解題能力自然也會比較差。
(三)學習方法不正確
除了學習態度與學習興趣方面的問題,大多數數學學困生在學習方法上同樣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對于自身能力也認識不清,只會按照老師所交代的學習任務進行學習,一旦學習任務完成,就會處于無所適從的狀態。同時,一些學困生對于所學內容不會進行區分重點難點,只會盲目的全篇記憶或采取題海戰術,學習時缺乏針對性,掌握公式、定理的方式多為強制性記憶,這些錯誤的、不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使得學生學習數學時往往事倍功半,解題能力很難得到提升。
(四)意志力相對薄弱
對于數學學困生來說,學習意志力的薄弱往往是導致其解題能力較差的共同原因。一方面,高中數學知識具有著一定的難度,學困生在遇到問題與學習困難時不敢挑戰困難,對問題進行思考與研究,而是等待教師講解,導致其自主思考能力較差。另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自制力較差,學習時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一旦取得微弱的學習成果就容易驕傲自滿、放松學習,這些情況對學生學習能力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五)解題習慣不規范
在數學學科中,學生的解題能力水平與其解題習慣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良好的解題習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迅速找到解題思路,還能夠更好的實現能力提升,而對于大多數的學困生來說,不規范的解題習慣是其解題能力較差的又一重要原因,這具體體現在三方面。首先,在審題階段不夠嚴謹,常常未看完題目或全面理解題意就開始答題,進而導致題意理解錯誤或漏掉題目中的要求與已知條件,給解題制造了很大的麻煩。其次,在書寫上存在字跡不清、格式不規范、推理不完整等問題,從而影響試卷成績。最后,在解題后對題目中的錯誤以及體現出的問題不夠重視,未能及時進行反思并加以解決,使得解題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
(六)基礎知識不牢固
在學習態度不認真、缺乏學習興趣等原因的影響下,很多學困生并未完全掌握基礎知識,對于最基本的定義、公式掌握不熟甚至存在記憶錯誤,解題時自然也就很難找到正確答案。
(七)心理素質比較差
心理素質對于系統化學習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些學困生在學習成績不理想后往往會自暴自棄,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進而放棄對數學的學習,最后陷入惡性循環,使自身解題能力越來越差。還有部分學困生對自身問題有著錯誤的認識,喜歡將問題的原因歸咎于老師、家長等外界因素,而不去努力解決問題,這同樣會影響學生解題能力。
二、提高高中數學學困生解題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強化基礎知識訓練
對于大多數數學學困生來說,其數學知識體系是非常不完善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新課程內容中基礎知識的講解,同時也要將已學過的基礎知識適當的融入到課堂教學、訓練或課后作業中來,進行更多的基礎知識回顧與練習,幫助學困生重構并完善數學知識體系。此外,在進行基礎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結合最基本的例題題型進行講解,讓學生對知識的具體運用進行了解,之后逐步加大例題難度,拓展解題思路,將學困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引入正軌。
(二)注重學習方法傳授
針對學困生學習方法不正確的問題,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更加注重對學習方法的傳授。首先,要與家長共同合作,加強對學生的管理與引導,保證學生能夠提早預習、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和復習任務,并同過長期的堅持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要鼓勵學困生自主完成作業,鍛煉其自主思考能力,并在適當的情況下進行知識拓展。最后,要指導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分別制定短期、長期的學習計劃與學習目標,并在具體學習中進行細化,從而有條不紊的展開數學學習。
(三)強調正確解題習慣
對于解題習慣方面的問題,教師同樣需要從三方面入手進行解決。首先,可以讓學生在審題時將題意與已知條件寫下來,放慢審題速度,必須在保證審明題意與要求后再作答,多在教學中強調審題步驟,同時還可以組織學困生進行專門的審題專項訓練。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要保證規范的板書書寫,并將具有代表性的解題步驟通過板書進行示范,一旦學生出現書寫不規范問題必須要立即明確指出。最后,可以讓學生準備錯題本,將錯題或重要的習題記錄在錯題本上并時常進行回顧,從而逐漸養成解題后反思的良好習慣。
(四)適時展開心理引導
學困生的解題能力低下不僅僅是由于能力、知識基礎以及方法方面的問題,心理問題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在進行知識技能傳授、訓練的同時,對學困生進行適時的心理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解決學困生心理方面的問題。例如在學生因學習遇到困難而喪失信心時,教師需要及時與其進行交流溝通,讓學生認識到這是學習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并不是因為自身缺乏天賦或能力不足,只要通過努力自己也可以和其他同學一樣獨立解決問題,從而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五)提升教學趣味性
與其他問題不同的是,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并非是學困生的特殊現象,而是比較普遍的教學問題,這其中固然有學困生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卻是教學方面的不足。為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等方面入手,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與現實意義,進而逐漸轉變對數學學科的印象,產生學習興趣。
(六)重視意志力的鍛煉
實際上,學困生學習意志力的薄弱并非是其天生的意志力問題,而是學習動機缺失的一種表現。因此,教師可以在嘗試將動機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數學教學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糾正其錯誤的學習觀念,從而在長期的影響與引導下讓學生的學習意志力得到逐步提升。例如在學生取得學習成果后及時進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進步,從而產生成就感,這就是比較典型的動機教育。
(七)開展差異化教學
無論是學習興趣的缺失還是解題習慣的錯誤,都只是學困生存在的普遍問題,但實際上不同學生個體所存在的問題卻是不同的,而并非是所有問題的共存。針對這一現象,教師需要展開差異化的教學,結合班級數學學困生的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堅持因材施教的策略,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例如對于學習興趣缺乏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從課堂導入環節入手,選擇其喜歡的故事、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學中,針對性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結語
總之,高中數學學困生解題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明確了學生個體存在的具體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策略,就一定能夠讓學生擺脫學困生的帽子,更好的參與到高中數學學習中來。
參考文獻:
[1]張家竹.不拋棄、不放棄——重視高中數學學困生轉歸[J].好家長,2017,(31).
[2]徐春花.如何提高高中數學學困生的解題能力[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6,(18).
(作者單位: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