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貫徹和落實,人們對于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單純的應試教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要,要把學生和核心素養的培養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上來,這對于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我們要立足于現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概念進行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加大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關注力度,本文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夠給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使我國小學教育事業實現新的突破和飛躍。
[關鍵詞]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育
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學生們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被提到了更高的地位,許多國家都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加大了關注的力度,并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由此可以看出,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系統的培育,不僅僅是國內的需求,也是國際發展的趨勢和潮流。
一、教師發展:提高教師素質
老師在對小學學生進行授課的時候,要對核心素養的概念進行準確的把握的基礎上,也要對學生的自身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把學科的核心素養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由于小學這個時期是學生們剛剛開始接觸數學的時候,因此,在這個階段加強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訓,要使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如果想要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系統的構建,就必須要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得以現實,老師的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師的教學水平沒有得到充分的提高,學生們的核心素養也很難提升。
二、課程內容:增添數學文化
傳統的小學數學授課方法,老師們通常對于學生們的計算能力更加的重視,而對于學生們數學的感悟能力和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就顯得不那么重視了。這種情況的出現,造成了許多小學生并不能夠完全的感受到數學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輕易的發現,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包括對于學生文化修養的教育,所以,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的授課過程中,要引進一些數學文化的學習,讓學生們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的鍛煉自己的核心素養。
(一)數學文化的作用。數學文化具體包括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以及觀點等一系列的文化,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讓學生們對于數學的學習變得更加的靈活,并通過讓學生們了解數學的發展過程,讓學生們逐漸的愛上數學,把學習數學做成是自己的一項愛好。在數學課堂中增加數學文化,就像給數學課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數學課堂更具有活力。例如,小學生的思維還處在由具體到抽象的發展階段,這段時期數學文化融入數學課堂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數學史。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尋找數學知識背后的發展歷程,及著名的歷史人物和故事。故事的導入,首先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增添課堂的趣味;其次,在了解歷史故事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領悟到數學家們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數學精神,同時激勵自己在面對困難時要堅持不懈;最后,通過對故事的梳理,了解數學知識點的發展和演變,也能夠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二)數學文化注入課堂教學的形式。將數學文化注入課堂的最簡單方式就是教師通過課堂口述,將一個個數學故事告訴學生,但是這種方式并不能體現素養教育的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分享故事和閱讀交流等形式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課堂上,讓學生給大家講述數學故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夠提升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課前,學生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來收集相關的資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篩選和整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科技與信息素養就能得到培養。課堂發言過程中,學生需要先對故事進行整理,在課堂中用流利的語言將其表述出來,這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和溝通能力。課后,通過自評和他評,學生也會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而在整個分享的過程中,學生對故事進行體會,感同身受,領悟其中的情感,體會其中的精神,使人文與審美素養得到發展,也對自己的國家產生認同感,對國際文化持包容、理解的態度。也可以讓學生閱讀與數學史相關的書籍,來開闊眼界,通過分享和交流,培養溝通能力。清華附小在其小學四年級的文化體驗課中,讓學生回到遠古時代,體驗當時人們是如何計數的,了解世界不同國家計數的發展,豐富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感悟人類智慧的偉大。
三、教學方式:數學聯系生活
數學是源于生活的一門學問,數學教育應該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數學生活化,數學教學貼近學生生活,數學問題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關,才利于學生理解數學;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這樣就能將數學知識和其他領域的知識聯系起來,實現跨學科和跨領域的互動。
(一)多種教學法的應用。小學數學教師在備課時,可以根據課程內容靈活、恰當、交叉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法,例如情景教學法和探究式教學法,這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情景教學法就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實現知識的遷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感知數學。學生在不斷地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習欲望,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只是信息的提供者,學生通過個人或者合作的形式探究問題。兩種教學模式都有其優點,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都很有幫助。例如,在學習分數時,增加一些生活的元素,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自己探索怎樣分才公正。除此以外,在數學教學中,還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客教育和數學實驗等教學方法都可以加以借鑒。
(二)課題研究式學習。研究不是研究者專屬的權利,教師要做研究,學生也要學會做研究。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深入研究,就能夠從中體會到數學學習別有一番風味。首先,課題研究學習中,不僅包含了與數學相關的知識,還囊括了許多其他學科的知識,是一種跨學科的學習方式。其次,課題研究需要學生掌握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學生有合作精神和團體意識。最后,課題的解決需要不同方法的實驗,需要不斷地假設和證明,在整個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會在分工合作中承擔自己的責任。
四、教學評價:實現“共同建構”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既需要目標的設置、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更少不了評價這一重要環節。課程與教學目標、內容以及方法發生了改變,評價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縱觀課程與教學評價的歷史發展,我們可以發現評價理念和思想是沿著“技術理性”“實踐理性”和“解放理性”這樣一條線發展而來。在素養教育下,評價理念該如何發展值得我們深思和討論。首先,傳統評價觀下,評價對象僅限于學生,且著眼于學生的學業成績考核,這是“技術理性”和“成就本位”影響的結果。核心素養的內涵廣泛,是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體,顯然,我們的評價不能只局限于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能力的發展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五、結語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項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我們先要在理論層面上把核心素養研究透徹,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國情,制定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核心素養體系;其次,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將素養教育落實到位,將理性轉變為實際。
參考文獻:
[1]尹少淳.文化·核心素養·數學教育———圍繞核心素養的思考[J].教育導刊,2015,(09):17-18.
[2]湯衛紅,姜國明.整合數學:改變學生的學習樣態[J].人民教育,2015,(13):30-32.
[3]張娜.DeSeCo項目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及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13,(10):39-45.
[4]蔡清田.課程設計與發展的關DNA:核心素養[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