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翠
[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要在素質教育理念和創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不斷調整課堂的引導方向,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原則,為學生開拓出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配合先進技術手段,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望,鼓勵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在數學問題的積極思考中完善自身認知體系,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并且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順利實現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目標。創新教育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要遵循學生的自然成長規律,教師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師生協同配合、共同進步,能讓數學教學工作走向更大的成功。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師生互動;研究;思考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的學習基礎知識,被動的參與練習活動,課堂活躍度不足,自學興趣普遍不高。單一固化的教學方法,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還讓學生衍生了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主動探究熱情逐漸喪失,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制約著基礎教育事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如何改善上述弊端現狀,創新多種教學模式,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活躍學生數學思維的同時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認知水平,這是數學教師值得深思的首要問題。筆者憑借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對創新教育中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發表幾點新的看法,希望能夠為其他教師教學方案的優化設計提供有效參考和借鑒。
一、動態課堂激發興趣
教具在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如小黑板、多媒體、實物模型等,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全部注意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機會,取得數學課改成效的事半功倍。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主動參與練習活動的動力源泉,教師任何教學方案的優化設計,都要以學生濃厚興趣的激發為前提,創新教學模式、更換教學思路時也要如此。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有效情境,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開闊學生的視野范圍,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發揮創新教育的最大優勢。如教學“分數概念”時,為了體現“平均”兩字的重要性,我運用多媒體課件,以童話的形式導入新課:兩只狗熊是到一塊圓圓的干面包,可是哥倆不知道怎樣分,被狐貍大嬸看見了,她拿出了特有的狡猾勁,幫著分,從中間一掰,一塊大,一塊小,哥倆誰也不要小的,于是,狐貍就把大的那塊咬了一大口,這一下,大的變成小的了,就這樣,狐貍這邊咬一口,那邊咬一口,最后一大塊干面包就剩下拇指大小的一點了。此時,我暫時關機,讓學生思考:哥倆為什么會上狐貍的當呢?從而引出要把一個物體分得均勻,必須要“平均分”,這樣,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引入課題,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探索精神
課本中的知識是前人長期積累的經驗和探索自然獲得的成果并希望傳授給后代的精華部分。作為教師,應該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據優化課堂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把課本中的例題、講解、結論等書面內容,轉化為學生能夠親自參加的活生生的數學活動。教師在設計教學預案時,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成功愉快的體驗。如在教學完“年、月、日”知識后,可面向整個年級開展制作日歷的評比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參加,加上家長對孩子的細心指導,一本又一本新穎而實用的日歷逐漸產生。這次活動中,學生深刻認識了年、月、日的有關知識,還體驗了自己動手實踐的真實樂趣。
三、數學教學聯系生活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能夠真正構建數學抽象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樹立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的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和教學內容相結合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小學生的直觀思維比較活躍,在分析和探究問題時他們經常采用直觀思維。為了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究知識,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加快對知識的理解。如教學“垂直與平行”時,通過讓學生探究教材中的知識,讓他們了解垂直和平行的概念,然后,讓他們找出教室中哪兩條線相互平行,哪兩條線相互垂直。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究新知識,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在分析過程中,他們結合概念進行了判斷,有助于讓學生快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四、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刺激事物持續作用于某一感官,會使這一感官對這一刺激產生順應,引起感受性降低,從而產生厭倦心理。因而教師的教學就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優化學生的感知效應。如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運算定律、計算法則等,應以教師講解為主,而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應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使之在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應用題等一些數學知識前后聯系緊密,并且新知識是舊知識的發展,可引導學生嘗試自學、討論等。
五、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好奇好問、求知欲望強等特性,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創新的勇氣,讓他們敢想、敢說、敢問。如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有位學生問:為什么要把零除外,如果包括零可以嗎?又如掌握了“圓柱體的表面積求法”后,有位學生問: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能不能也用側面積加上底面的面積?像這樣的問題提得好,教師應給予肯定,給予鼓勵。
六、結語
數學創新型的課堂模式需要教師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另外,根據學生的知識、年齡特點進行分層次的教學。采用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接受創新型的課程。當學生預習學習完之后教師要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相應的反饋。創新課堂的建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新波.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12-13.
[2]顧建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模式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7(36)136-138.
[3]宋麗.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教育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7(3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