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在小學課堂中被運用廣泛。在課堂中開展小學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數學的抽象性與復雜性都讓許多小學生望而卻步,而合作卻能夠打開學生心扉,從溝通中提升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教學;運用策略
一、 引言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講授法進行授課,讓小學生去背誦數學的知識點,利用題海戰術來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這樣雖然能夠達到教學目標,卻讓學生變成機械的做題工具,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而《課標》中提出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基于此,教師要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將合作學習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通過合作提升學習效率,文章對此進行分析。
二、 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一) 小學合作學習的概念
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與學習能力差異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針對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采用討論、交流的形式開展合作學習。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課堂突出學生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更好的貫徹了新課程的理念。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目前許多小學生在家中受到長輩的溺愛,養成了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如自私自利,不愿意與他人分享,或是人際交往能力差,不知道要如何與他人開口。這些行為習慣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小組合作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團隊的力量,體驗到團隊合作的快樂,重要性可以分為三點:
一是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才能夠主動融入數學學習當中。而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融入一個小組中,與他人交流,學習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二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當教師在課堂中布置了合作任務,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完成,不斷磨合,溝通,找到問題答案,再展示到課堂當中。在這一過程中提升學生團隊精神,讓學生不僅在教師布置任務的時學會合作,在生活中也能夠將合作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團隊意識;三是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大多是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在學生心中是非常威嚴的形象,學生不敢與教師溝通,導致師生關系緊張。而合作學習教師轉化了課堂角色,以一種輕松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在趣味的互動中建設和諧師生關系。
三、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 科學分配,取長補短
想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教師首要做的就是給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確保每一個小組的實力均衡,不會有某一小組實力特別強勁的現象,如果某一小組實力特別強勁,會讓其他小組產生無法戰勝的心理,不利于開展班級的小組競爭。每一小組的人數保持在4-6人最好,這樣能夠在規定時間內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中,要科學的分配小組,讓小組成員取長補短,共同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小組長的人選也十分的重要,不一定是要小組成員中成績最好的,而是綜合能力最強的學生,能夠發揮出自己的領導的實力,更好的分配任務。
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班級中不同學生以6人為一小組,這一課是一年級上學期的單元內容,通過對學生的初步了解,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基礎與學習能力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小組成員的選擇上,教師可以選擇兩名基礎優秀的學生,兩名基礎一般的學生與兩名后進生,男女共同搭配組成一個小組。當分配好小組與推選出小組長后,教師可以讓小組成員自己選擇自己小組的名字,幫助小組成員更快的建立小組凝聚力,有的小組給自己取名為“快樂組”,有的小組給自己取名為“團結組”,這些簡單又具有創意的組名會讓每一位組員找到歸屬感,更好的互幫互助,在合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
(二) 制定規則,分配任務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教師科學的分配好小組成員后,要制定好合作規則,才能夠確保合作學習的順利實施。首先是要確保小組成員的思考時間,在獨立思考下表達自己的想法,其次是認真做好記錄,推選出小組的展示成員,最后是學會聆聽,保持展示的秩序并給出自己的意見。
例如在教學《統計》這一單元時,教師便可以分配不同的小組合作任務,讓每一小組按照任務進行討論,在課堂中當展示的“小老師”。教師可以給小組A安排一個趣味的課堂導入讓班級的學生理解統計的概念;小組B安排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說一說統計能夠運用到生活的哪些方面;小組C安排講解課本中的練習;小組D安排去統計任務,自己選擇去統計班級中學生喜歡的水果種類,并將圖表繪制出來……通過這樣的任務安排,每一個小組在預習階段便能夠有效地開展討論,小組長也會根據教師分配的任務將任務細化,如統計班級中學生喜歡的水果的這一小組,組長便將統計的任務細化到不同的小組,讓每一位組員去統計一個小組的結果,這樣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得到統計結果。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讓小組中的后進生受到其他成員的鼓勵參與討論,激發后進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當然,教師在安排小組成員展示時,也不要只讓優等生進行展示,而是將機會可以均衡分配,讓一些不愛表達的學生能夠勇敢邁出表達的第一步,提升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三) 選擇時機,提升效率
雖然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但是該模式并不完全的適用于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并不是一招鮮吃遍天的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的選擇教學模式,讓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有一個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更適用于教學中出現的討論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相互討論。或者在教學中出現的實踐操作題,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能夠更好地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萬以內連續退位減法》的這一節課中,要讓學生掌握筆算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初步的引入本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相互討論,先自己動手計算,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合作能力。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相互檢查發現自己沒有發現的錯誤,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掌握的運算法則,比教師直接講授掌握得更加深刻。學生之間相互檢驗的過程中,知道了在計算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也發現了可以利用差加上減數的方式來檢驗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的高昂,課堂的教學效率也由于恰當的教學策略實施而得到了提升。
四、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教師要貼合學生學習特點,科學分配小組、制定任務并選擇合作時機,讓合作學習伴隨著小學生學習、生活。這樣學生不僅在課堂中能夠團結合作,還能夠將團隊合作的意識貫穿到生活中,提升團隊合作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2):121.
[2]劉繼蓮.試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23).
[3]高從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7(32).
作者簡介:張秀猛,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池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