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瑞敏
摘 要:在如今的“大思政”時代下,高校輔導員的角色發生了新的變化,這標志著高校思政工作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高校輔導員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和內涵。文章針對高校輔導員的角色類型進行闡述與分析,并探討“大思政”視域下高校輔導員的新定位與具體工作策略。
關鍵詞:“大思政”視域;高校輔導員;重新定位
一、高校輔導員的角色類型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出,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可以分為八種類型,即政治引路者、道德示范者、思想引領者、事物管理者、文化塑造者、教學創新者、心理咨詢者、專業研究者,其中,關鍵的四個角色在于道德示范者、教學創新者、心理咨詢者、文化塑造者。對于高校輔導員而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理論教育,培育優良校風,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思想水平以及道德品質,實現言傳、身教之間的有機統一,做好心理疏導與人文關懷工作,肩負好心理咨詢者的角色,因時而進、因事而化,引導學生對中國的發展大勢有正確的認識,意識到自身的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為大學生提供思想引領、心靈溝通、職業指導、生涯規劃等內容,肩負起自身的研究者角色。
二、“大思政”視域下高校輔導員的新定位
1.以崗位事情出發,擔任學生成長道路的領路人
在新的“大思政”時代背景下,輔導員應該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做到與時俱進,明確經濟發展對高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調整教育方向,肩負好自身的“領路人”角色,堅定黨的領導地位,更新自身的思想政治認識,堅持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為學生的發展發揮出榜樣力量。通過多元化的渠道,保證大學生積極維護我黨的權威性,使其與新形勢下黨的指導思想保持一致。在具體的工作上,要堅持創新性原則,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以往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以學生的政治素養、成長發展、思想意識為根本出發點,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將其落實至思政教育的各個層面,讓大學生感受到黨對自己的關心,積極接受政治思想的浸潤,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覺悟。在教育形式上,不僅要應用理論教育的形式,還要組織多元化的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讓輔導員的工作更有針對性。
2.關注學生成長,做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守護人
高校學生正處于人生中最為關鍵的階段,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成形,由于進入大學后脫離了父母的管教,一些學生開始放松學習,沉迷于玩樂,更有甚者,瞞著父母通過網絡平臺借貸,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嚴重影響自身的發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作為輔導員,我們要堅持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幫助他們樹立起積極向上的“三觀”,針對學生的個體情況,采用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尤其是問題學生,要予以他們更多的關愛,提高學生面對困難、挫折的勇氣,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3.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成為生活助力者
為了適應“大思政”視域的育人要求,高校輔導員要積極轉變自身的傳統教育理念,摒棄傳統說教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創新教育模式,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他們的學習、生活實際為出發點,為學生提供幫助,幫助每一個學生走出人生發展的困境,引導他們認清現實需求,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此外,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將各個時期學生的思政認知情況記錄在檔案中,讓他們能夠看到自己從青澀到成熟的蛻變過程,把握學生需求,根據他們的需求來調整思政教育方式,滿足學生的個性成長需求,擔任好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助力者。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要求,輔導員要對新形勢下學生思想中出現的新問題、新變化進行分析,調整自身的角色與定位,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守護者”“助力者”,找準思政工作的切入點,一切以學生的發展出發,創新思政教學方法,確保輔導員的工作能夠深刻落實至實處。
參考文獻:
[1]羅 海.朋輩教育: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5).
[2]張舉正.淺析經濟困難學生的感恩教育與就業能力提升的相互促進作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