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應梅
摘 要:雖然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城鎮化不斷建設,但是我國目前農村人口的規模還是很大,農村學生數量也遠遠多于城市學生數量。農村經濟遠不如城市發達,這也意味著農村的教育水平較之城市的教育水平會相對薄弱。新課改提倡的培養獨立創新的時代人才的目標,在農村教育事業中也相應地增加了實施的難度。如何提高農村的教育水平,對我國農村教育者來說是一個需要攻克的難題。從農村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方面出發,分析一些提高其教學水平的方案,以供引發深層次的共同探討。
關鍵詞:農村教育;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
基于我國大量的農村人口數量,我國農村小學生的數量比例遠大于城鎮小學生數量,但農村小學生的教學質量而遠低于城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農村經濟的相對落后,意味著農村的教育要面臨更多的問題,比如教育投入不夠,師資力量匱乏,配套教育資源不足,這些都嚴重影響著農村教育水平的發展。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怎樣提高農村學生的受教育水平,成為無數農村教育者要面對的主要難題。現在僅從農村小學低年級數學方面出發,探討一些教育方式的可行性。
一、老師要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
在農村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老師的教育水平顯得尤為重要。低年級的學生正處在一個比較懵懂的年齡,欠缺對各種事物的理解能力,而數學作為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學科,數學老師怎樣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思考并分析問題,對學生之后的學習生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而農村的教育工作者由于環境及資源的局限性,自我能力的提升、新知識的吸收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老師要嚴格按照教學教材不斷研究、挖掘教材內容,從而達到教育的基本目標。與此同時,老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教育知識儲備,提升教學水平,確保自己在傳授相關知識的時候能合理利用自己的教學技能,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老師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課改下的數學教育方向,挖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潛力,為把學生培養成獨立創新、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打下基礎。
二、老師要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活潑好動、好奇心旺盛的年紀,任何枯燥乏味的東西都對他們沒有吸引力。老師應該摒棄傳統的“填塞式”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小學生該階段的心理、年齡特征,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豐富有趣的教學手段,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升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完成知識的吸收。比如在學習“1-5的認識”時,可以讓學生們玩個游戲:5位學生為一組繞著4個椅子轉圈,老師發號施令,當老師喊“停止”的時候,這5位學生去爭搶這4把椅子,沒有搶到椅子的同學就淘汰;以此類推,直到搶到最后一把椅子,游戲結束,最后搶到椅子的同學獲勝。通過類似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課堂充滿好奇心,從而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老師要創設合適的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理解領悟力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還比較小,接收知識和理解知識的過程還不是很理想。農村的教育資源又比較有限,這就意味著老師要開動腦筋,善于從生活中尋找與知識相關的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從而促使學生在生活中更認真地觀察生活,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用數學思維意識看待周邊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認識物體和圖形”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在教室里尋找相同物件的辦法,讓學生明白桌子、椅子、窗戶、門、黑板是長方體,粉筆盒是正方體,粉筆是圓柱體等等,幫助學生最快地掌握關于圖形的知識,引導學生把思維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尋找更多的圖形物品。通過這樣的生活情境創設,引導學生更認真地觀察周邊的事物,他們在路過田地時,可能會自然而然地蹦出長方形、正方形的概念,看到樹木時,可能會說這是圓柱體……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概念的神奇體驗,激發了學生們濃烈的學習興趣,周而復始,就培養了他們用數學看生活、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
總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我國各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注定了各個地區教育水平的差異。提升農村小學的教學水平,不單單需要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更需要老師對農村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老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教育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為農村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建立扎實的知識基礎;老師還要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知識吸收速度;老師還要結合農村教育水平的現狀,創設適合農村學生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從生活中理解數學,進而用數學思維看待生活,應用數學能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萬里陽.課改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策略分析[J].才智,2016(15).
[2]土克信.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J].吉林教育,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