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喬
【關鍵詞】 寫作教學;讀寫結合;興趣;
技巧;形式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16—0101—01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緊密結合的兩部分,教師應重視讀寫結合教學法,使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文學熏陶,不斷獲得積累,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豐富閱讀量與積累量
許多大作家一談起之所以“成名立家”,無不同聲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時期多看了幾本書。曾經有人向魯迅先生請教寫作經驗,他也這樣說,哪有什么經驗,無非是多看了幾本書罷了。名人名家樸素而富有哲理的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僅靠課本上數量有限的幾篇文章,怎能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漲的學生?眾所周知,濃厚的閱讀興趣,不僅能開拓視野,增知啟智,還能夠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給學生營造一種適宜閱讀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閱讀氛圍的熏陶下,自覺產生閱讀興趣。尤其是對詩歌的閱讀欣賞,教師可以讓學生伴隨著與詩歌風格相關的音樂朗讀,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的對這首詩歌進行仿寫、擴寫等,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課堂上,教師還可查找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文章,利用投影儀讓學生在課堂上集體閱讀學習,推行延伸閱讀。課外,可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央視的《朗讀者》和《中華詩詞大會》等節目,觀看后寫觀后感,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在鼓勵學生廣泛閱讀的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勤于積累。積累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摘抄式積累、做剪貼報、做索引等。對一些課外閱讀興趣不高的同學,教師要鼓勵他們多閱讀、多積累。
二、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寫作技巧指導
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貫穿語文學習始終的一個環節。葉圣陶先生說過:“所謂閱讀實得法,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語文教材是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悉技巧”。葉老的這些話給我們的啟示:要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領會到寫作的技巧。寫作是一個創作的過程,它是我們思想情感的一種表達,是需要技巧的。比如,如何發現素材、擬題、布局謀篇等。因此,教師在教授教材的時候,在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從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如何寫等角度多思考,要弄清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怎樣圍繞中心一步一步完成作品的,要認真分析文章的層次結構、作者的寫作思路及寫作特點,從而優化教學設計并進行認真學習,讓學生通過熟練的手法將身邊的平常事寫出自己的特色。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根據不同的體裁,和學生一起學習作者對文章的構思,對文章的結構安排,對文章的寫作技巧等等。
三、豐富訓練形式,讀寫多樣結合
教師可針對不同的課文內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練筆,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同時提高寫作水平。一是“補白”式練筆,最常見的有人物心理“補白”和結尾“補白”,讓學生在閱讀后可對文章的留白處進行補白。教師應該平時多留意文中的留白之處,多給學生一些“補白”的練筆機會。比如,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章中描寫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場景感動了好多人,作者在寫到這個場景時,連續幾次都描寫“我”的眼淚又來了。那教師就可在此處設計人物心理“補白”練筆,讓學生揣摩作者心理,用自己的話描寫出作者的心理活動。比如,對《橋》這篇課文可以進行結尾“補白”讓學生把想好的話寫出來,然后再在班上進行交流學習。二是改寫練習,改寫的形式也有許多種,常見的有將文言文改寫成白話文,將詩歌改寫成散文等。初中語文教學常用的改寫方式主要有續寫、擴寫、縮寫。有些篇幅較長的文章,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完之后,可用自己總結的話對其故事情節進行簡潔、明亮的表達。三是勤于做讀書筆記,教師可推薦學生一些經典名作,要求學生將語句優美的文章摘抄下來,進行分類整理。有些學生還可用做批注的方式將自己的讀后感寫在句子旁的空白處,對于某些可對比性的文章,教師可讓學生在對比閱讀后就兩篇文章寫讀書筆記,使學生有話可說。
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需要長期積淀的過程,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應該做到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電子媒體等多種方式參與學生的閱讀活動中,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寫作指導的融入和讀寫多樣結合,豐富訓練形式,希望讀寫結合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