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莉
【摘 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需通過教師有計劃、有程序的訓與練才能得以實現。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效作業”立足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去除了長期以來形成的作業詬病,比較科學地“平衡了”諸如師與生、教與學、講與練、指導學法與傳授知識間的基本矛盾,切實有效地達到了“使學生聰明起來”的目標。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 有效作業 實施策略
“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這不是一句空話。學習經歷是多方面的,立足初中語文教學的角度,其一重要經歷是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力和素養,即知識的構建、關聯、重組、調整、補充、轉化等等。這一經歷需通過教師有計劃、有程序的訓練才能得以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無論是自讀、教讀還是復讀,訓練這根主線我們勢必要抓牢,而“有效作業”正是我們踐行這一教學理念的有利抓手之一。如何訓之有法、練之有效,筆者就此淺談幾點實施策略。
一、明之有丘壑,作業運籌需長遠
作業不等于單純地為了教授新知而規定的所謂“課前預習”,也不等于死板地為了鞏固舊識而指定的所謂“課后復習”,更不等于功利地為了考試而瞄準目標的所謂“專項操練”,它應該是著眼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使學生成為基礎扎實、涉面廣博、思維活躍、能讀善寫之“聰明人”的一種語文實踐活動。在擬定教學計劃時,作業的計劃也應明確。
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訓練所需達到的閱讀能力目標是有差異的,教師須有學段閱讀教學意識。學生有效作業的具體實施直接受制于教學目標的預設,而教師對學生學段閱讀能力的判別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預設。
不同學段,不同閱讀教學階段,訓練目標預設不同,作業整體實施成效也將不同。在有效作業的設計實施中,只有高屋建瓴,瞻前顧后,上下勾連,著眼于整體把握學生閱讀學段的特點,才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以作業形式呈現的訓練中得到有效提高。
二、導之有方法,作業主體須凸顯
需強調,有效作業的實施基礎仍為文本閱讀。在閱讀教學中,巧設有效作業的“抓手”,讓老師“訓”之有方,學生“練”之有效,真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真正做到教師能用教材教,學生會用教材學。
1.文本教讀前,教師主導作業方向,學生自我感知
“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讀書、作文”②,教讀前對文本的自我感知是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有效作業的創設,一則有利于學生對舊知的回顧、復習乃至運用;二則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習慣,提高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則有利于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第一,朗讀類。
撇開一般意義的自由散讀,讀的方法上教師可做教讀前的引導。
比如選讀。選取你最喜歡的句段,反復誦讀;選取你認為在文本結構中起到最為重要作用的句段,反復誦讀;選取你認為最能體現文本主旨的句段,反復誦讀;選取你認為最難理解的句段,反復誦讀等。
比如背讀,經典文言、詩歌篇目,都可采用。
如演讀。角色演讀,妙趣橫生,小說類、劇集類采用較多。這些是初中期訓練常采用的。
再如說讀。擷取一例學生在《狼》一文的教前說讀稿:
“文章實在高妙。妙在開頭‘一屠晚歸……綴行甚遠,開門見山,扣人心弦。妙在屠夫的退讓與絕地反擊‘屠懼……耽耽相向。妙在一連串的動詞‘恐、敵、顧奔、倚、馳、持……入、露,狼陰險狡詐、屠戶險象迭生。妙在結尾的戲謔,‘狼亦黠矣……止增笑耳。”
這是較高層次的課前朗讀訓練,它立足文本語言,讓概括結合發散,讓描寫點綴評論,讓感悟搭配想象,讓模仿攜手創造,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思考深度。
第二,積累類。
比如詞的積累,學生可自由選詞。可在教師的引導下,趣味識詞,選點歸納。
《大自然的語言》詞語積累類作業實例
與氣候有關:立春、經度、緯度、亞熱帶、大陸性氣候、逆溫層……
成語和四字詞語:翩然歸來、銷聲匿跡、衰草連天、周而復始、草長鶯飛……
近義詞組:孕育--養育、差異--差別、損害--侵害、季節--時節、農事--農時……
也可比較辨析,巧妙組合。
同字異義現象 《馬說》 食、策、常、能……
同旁異義現象 《三峽》 同“山”旁:峽、巖、嶂、巘、峻……
同“氵”旁:沿、溯、湍、瀑、漱……
同義詞現象 《口技》 同為表示時間短暫的詞:少頃、俄而、既而、未幾……
再比如句的積累,學生可自由選句。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積累文中特色句式:比喻句、排比句、“三列式”句等。如《論求知》中,教讀前學生自我感知最強烈的一點就是語言美點,它的很多句子、段落,都是由三個結構基本相同的并列成分構成的。“求知可以……,可以……,也可以……”、“當你……時,閱讀可以……;當你……時,知識可以……;當你……時,正確運用知識可以……”、“有的書只須……,有的書只須……,而對于……書,則要……”等。
或是選取中心或關鍵句。這樣的有效作業活動,常用在說明文或議論文的課前教學中,將這些積累句組合起來就是對全文的概述,“以句帶篇”,在積累中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
第三,概說類。
這是文本教讀前學生概括能力的自我訓練。前階段教師的引導在于是否給概說要求或概說提示。
比如給概說的角度。如段意的概括、文意的概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事物特點的概括、文章結構的概括、寫作技法的概括、文章給人的啟示等。
比如給概說的方式。如一句話概括、聯語式概括、文段式概括、對話式概括等。這類有效作業訓練到一定程度,學生自我感知的能力就會大放異彩。
《走一步,再走一步》概說類作業實例
這是一篇寫“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經歷的故事。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記敘文。
這是一篇主體部分按時間順序寫的故事。
這是一篇敘議結合、層次分明的文章。
這是一個讓“我”有深刻感悟的故事。
這是一個有助于“我”一輩子有勇氣對待生活的故事……
第四,問題類。
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這是課前問題類有效作業的精髓。教師在初期訓練中可引導學生提出“碎問題”:某個語言點的感知、某句寫景段的賞析、某個情感點的激發等。一定階段后,可提出著眼于整體教學的“主問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整體賞析課文語言、整體探究課文手法等,它直接牽動了課堂教學結構的變化,是教讀前學生有效作業的較高境界之體現。
《珍珠鳥》問題類(主問題)作業實例
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鳥?
作者對它懷著一種怎樣的情愫?
你從哪些地方可讀出這些情感?
教讀前的有效作業活動,在認知上把一些新信息加以內化,納入到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在方法上逐漸清晰學習的內在規律和思維方式;在情感上培養學生對文本的濃厚興趣,從而產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它促進了學生多角度學習目標的協調一致,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2.文本教讀后,教師主導作業方式,學生自我反思
這一環節的有效作業,注重于學生的知識鞏固與實踐運用,著重于學生的自我總結與反思。
第一,背學類。
名言警句,雅詞美句,經典篇章,背誦默寫不可或缺。
第二,變形類。
學以致用,將學到的語言知識、閱讀方法、寫作技巧,巧妙地通過變形類有效作業加以訓練。可以是新奇活潑的童話,如《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學生自創一段童話獨白《羅布泊的哭訴》 《胡楊林的吶喊》等;可以是親切熟悉的日記,如《羚羊木雕》以“我”的口氣改寫成一篇傾訴苦悶的日記;可以是靈動鮮活的劇本,如《石壕吏》把這首敘事詩改寫成可用來表演的舞臺短劇;可以是精美可餐的短章,如《錢塘湖春行》將其改寫為一篇簡短的游記或寫景小散文;可以是清晰明了的讀書卡片,如單元“為學有道”做有關學習之道的讀書卡片等。
第三,話題類。
結合教讀時的思維碰撞,設置“微話題”。《松鼠》“松鼠可愛嗎?”這是對說明對象的概述;《孔乙己》“現代社會有孔乙己嗎?”這是對小說典型人物的再造;《春》“我最愛的季節”這是對散文精彩描寫的遷移;《出師表》“我來說說諸葛亮”這是對歷史人物的重塑等。
第四,評說類。
課內向課外的知識遷移,如《旅鼠之謎》評說動物界其他奇異的現象的表現和原因。
課內向課外的定向拓展,如《出師表》評點主要人物是非功過。
課內兼課外的評說賞析,如《我看見了我的骨頭》評說科學史上的“偶然現象”。
第五,實踐類。
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各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學生充分展現自己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成果。或收集整理資料后繪制的精美小報、幻燈片,或結合本單元內容開展的知識競賽、特長展演等。這類作業,既提升學習興趣,又鍛煉綜合能力。
“閱讀教學就是以文本為憑借的語言訓練”③,作業作為重要的訓練方式,我們本就應以文本為依據,在深入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準確而敏銳地把握作業訓練的著眼點,讓學生由“學練”到“會練”至“巧練”,真正達到自主閱讀的高度。
三、行之有成效,作業閱評宜多元
作業閱評標準宜多元。美教育家、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智能共有八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分別是“言語──語言智能、邏輯──數勵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動覺智能、視覺──空間智能、交往──人際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觀察智力。”④教師應多方面認識理解學生,進而建立較為全面科學的閱評理論體系。
作業閱評主體宜多元。可教師閱評,這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體現。可學生閱評,自我閱評,相互閱評,小組閱評,分班閱評等。既能形成競爭的氛圍,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也能營造協同合作的氛圍,求同存異,多元互補。亦可為第三方──家長、學校和社會,聚合多方教育力量。
作業閱評形式宜多元。在及時、準確、高效的原則上,文字與符號相結合,分數與等第相融合,語言與行動相補充,統一性與個性化相輔助,傳統方式與先進技術相協調,在閱評中,讓學生夯實基礎,張揚個性,愉快學習。
長期以來,作業詬病不斷:題海戰術的機械重復,過于單一的枯燥操練,缺乏合作與探討精神的孤軍奮戰,不注重認知水平與個性差異的無層訓練等。而“有效作業”牢牢立足于學生,教師訓之有法有度,學生練之有序有效,較為科學地“平衡了”諸如師與生、教與學、講與練、指導學法與傳授知識間的基本矛盾,切實有效地實現了“使學生聰明起來”⑤的目標。
知行相伴,導練相宜。“有效作業”實施策略的研究與探討,值得我們一線教師執著探索,深入實踐,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錢夢龍,錢夢龍與導讀藝術[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葉,紹鈞,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3]錢夢龍,我和語文導讀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加德納,智能的結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