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花
【摘 要】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容不得半點紕漏,計算過程哪怕出一點差錯,都會導致結果“謬以千里”;同時數學也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只有掌握了基本概念,對基本定理和公式掌握之后才能找到解題的好方法、好對策。小學生剛剛接觸數學,正是學習基礎數學的階段,同時也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針對數學的這一特點,作為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刻不容緩。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習慣 培養策略
小學作為學生學習的起步階段,其各方面能力和習慣在這一時期都會有初步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人受益終生,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習習慣是學生在長期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積累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學習行為,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和能力。本文將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進行探究。
一、培養課前預習習慣,有效提升數學能力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取得成功的基石,有效的預習,能夠讓學生預先了解教師即將要講解的知識和內容,并對相關的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對知識也不算陌生,這樣,教師在上課時,學生能夠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預習,讓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為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而教師在教學中,又如何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呢?首先,教師應當對學生重點進行強調,讓學生了解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認知,為學生學會預習奠定基礎;其次,教師應當給學生安排一定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預習,并對學生預習的效果進行檢查。這種半強制式的方式,有利于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而這種預習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讓學生受益終身。
二、培養認真傾聽的習慣,有效提升數學能力
傾聽是人類溝通和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很多人認為:傾聽是語文等文科類科目應當關注的問題,和數學這類理科科目無關。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任何一門科目的學習,良好的傾聽習慣,都是學生好習慣養成的關鍵。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傾聽習慣的培育,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彌補自身的不足,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首先,聽與思相結合。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思是促進學生取得進步的基石。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善于引導,通過啟發式教學手段的運用,在教學中,通過啟發式的提問,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取得進步,最終取得教學的成功;其次,聽與記相結合。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應當養成聽與記相結合的好習慣。即學生要善于傾聽教師所講解的知識,而對于重要的知識,學生要善于通過記的方式,長久地保留教師所講解內容的要點,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總地來講,聽,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取得長足進步的基石,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應當注重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并將“聽”與“思”“記”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培養動手解決問題的習慣,有效提升數學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動手能力非常重要。動手能力上的學生,在學習時更靈活,他們能夠主動動手去解決思考不出來的問題,在動手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如果從小就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會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主動,更加積極。也能夠更好的理解學過的內容。數學中更需要我們多動手,因為很多時候大腦的抽象思考,讓很多問題都解釋不清楚,往往在動手的瞬間,很多東西就清楚明了。動手也能夠開發智力,善于動手的學生,思維都比較靈活,因為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自己尋找新的解決方法。動手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要從小培養。慢慢的習慣養成后,動手將會變成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會在不斷的練習中,越來越強。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要求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們提供動手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動手制作一些數學圖形或者是模型。小學生的教學輔助工具中,就有給學生們提供各種各樣的學習工具,這就是讓學生們自己動手用的。一旦養成了動手習慣,能夠有效的開發學生們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培養學生作業檢查習慣,有效提升數學能力
數學學習過程中,認真完成作業任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學生通過自己認真完成作業并自覺檢查,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布置相應的作業任務,并教授學生一些更加科學有效的檢查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培養自覺完成作業并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聯合家長要求學生將自覺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并檢查作為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并不斷堅持。日復一日,學生就會自覺養成認真完成作業并自覺檢查的好習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能夠自覺完成作業,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習效率。此外,學生通過檢查自己的作業可以避免習題、考試過程中的一些錯誤,還能夠通過檢查發現自己在某些知識學習中的不足,督促學生去進一步探究理論知識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潛移默化地學好數學知識。可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完成作業并自覺檢查的良好習慣,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并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學習能力。
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必備的素質,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保證,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敏.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7(7):00010-00010.
[2]陳能武.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 課程教育研究,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