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鳳
摘 要:貫徹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既是落實新課標要求的具體表現,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結合初中歷史教學實踐,分析了核心素養相關理論和初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探討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實施,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各項生理機能迅速發展的同時,心智還不完全成熟,心理上往往存在叛逆情緒。因此,在學校教育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在知識與技能上的進步,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發展。核心素養教育正是從這一理念出發,旨在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身心健康發展、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初中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將核心素養理念融入教學過程,既是新課程標準的明確要求,同時也是歷史學科的內涵所在。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及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
核心素養是基于國家和社會發展對于人才培養需求,以知識文化層面、個人發展層面和學生與社會關系三個層面為導向,以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各項素質為核心的關鍵素質。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來說,就是要在歷史課程的學習和日常積累中培養學生在歷史知識、歷史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在品質,引導學生從歷史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樹立人類社會發展的科學認識,形成終身學習和發展的能力品質。具體來說,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包括以下內容:一是時空觀念素養,通過引導學生認識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活動的時空性使學生把握歷史發展脈絡,奠定歷史學習基礎;二是史料證實素養,通過開展史料分類認知、鑒別分析等活動,使學生樹立合作探究、史料研讀等各項歷史技能;三是歷史理解和歷史解釋素養,旨在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四是歷史反思素養,旨在引導學生思考和學習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傳承優秀歷史文化,深刻反思現實生活。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一)以多種方式呈現歷史史料,讓學生在歷史時空中感知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
歷史史料是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和課外歷史史料,通過多種方式的史料呈現形式,幫助學生認識歷史本來的模樣,引導學生去積極探索和發現,求證歷史史實,實現對于歷史現象的重構和理解。初中歷史中史料主要有圖片史料和文字史料,如教材中的地圖、人物圖片、歷史畫作、材料研讀等內容。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要,運用不同的史料形式來開展教學,讓學生獲得生動形象的歷史學習體驗。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歷史影視劇、老照片、當地歷史資源等形式的歷史史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際接觸和深入了解,不斷增長見識,深刻地感知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
(二)以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讓學生主動去發現、探究和思考歷史問題
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主動探索和思考歷史問題,才能真正形成歷史意識,不斷樹立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針對教材中的一些歷史問題,讓學生自己進行搜集材料、分析材料,進而逐步解答問題,在此過程實現對于教材知識和觀點的深入理解。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歷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多種途徑去發掘相關史料,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交流,在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中逐步建構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在歷史教學中感悟與傳承優秀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歷史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優秀思想文化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史料、史實,還應引導學生感悟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所體現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價值,讓學生從歷史中汲取精神營養,受到優秀文化的浸潤和陶冶,不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例如,在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時,不單要評價人物的歷史功過,還要體會歷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從人物的活動中學習優秀的精神、品格,促進學生優秀思想品質和意識的形成。
(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聯系歷史與現實,引導學生養成勤于反思、文明健康的生活態度
歷史是一門聯系過去與現在的學科,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具有密切的聯系。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各種綜合實踐活動,搭建歷史與現實的橋梁,引導學生在探尋歷史、分析歷史、感觸歷史的過程中養成勤于反思、文明健康的生活態度。例如,在國慶節、端午節等一些傳統節日,開展相關紀念活動,在探尋歷史、重溫過去的過程中正確看待歷史過程和歷史人物,聯系自己的現實生活讓學生反思歷史與現實的關系,讓學生認知到歷史發展對于個人的重要影響,引導學生樹立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在歷史學科教學中開展核心素養教育能夠進一步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育目標,真正踐行新課程理念,培養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綜合素養和終身發展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周愛芳.學科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7(4):88.
[2]龔雋峰.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史料教學探析[J].高考,2017(24):69-7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