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鵬
【摘 要】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而是發展思維。”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往往只關注是否掌握了該知識,是否會做這道題,卻忽視了學生是否真正的會思考,他們的思考思路是否合理;我們要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條件之一就是要他們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創新的精神。本學期本校正全力發展高效課堂,根據本人這幾年的數學教學經歷,覺得所教過的學生中關于如何進行合理的數學思考這個方面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那么到底在課堂中采取怎樣的措施才能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使課堂變得高效呢?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思考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
教師在備課時應該準備的不是如何教學生,引導學生,而是應該了解并深入探究學生應該怎么學,因此在教學設計適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新課標針對學生不同年齡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首要之一是定位要難易適中,預定的目標不符合學生實際都會讓他們丟失學習的興趣,過高或過低都不好,而應該從學生自身特點和實際水平出發,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學生所能接受的程度。課前設計時除了要關注學生的掌握程度外,還要巧秒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應按怎樣的順序進行思維教學。學生課前充分的準備是高效課堂的重要條件。
為了讓學生更易更快地掌握知識點,教師應在課前設計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提前進行相關問題的思考,這有助于課堂的高效性。
二、創設問題情景可以喚醒學生思考能力
在課堂開始的引入環節,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產生興趣,隨教師一同進入新課程的學習,而不是對于新章節無從下手,摸不著頭腦。教師要能夠借助所創設的問題情景,使學生主動思考并探究數學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身實例作為教學資源,既貼近生活,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又可以促進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可以從數學知識的起源及其應用發展進行創設情景,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把握教學內容,更深刻地進行數學思考。
三、理清學生思維脈絡,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積極思考
在前兩年教學二年級兩步應用題時,為了了解學生是否掌握應用題的思考步驟是否合理,因此除了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在說算式前說出這一步是求什么內容,下一個算式又是求什么內容,還要求學生在作業中也寫出思考內容,但在改作業的時候,發現有部分學生只會列出正確的算式,但卻寫不出該步是求什么內容。因此了解到不少的學生其實并沒有真正的了解,不懂應按怎樣的順序進行合理化的思考。
那么要怎樣才能幫助學生理清思維,從而對數學問題積極思考呢?我覺得最重要是教師要引領學生根據自身的思維。數學的概念之間的關系是相互關聯的,并一環緊扣一環,并非單獨構成每一部分的獨立體系。學生在獲取知識時思維過程同樣如此,或從已有的經驗開始,或從舊知識引入,這就是思維的開端。從學生思維的起始點入手,把握住思維的各個層次逐步深入直至終結。如果這個開端不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就會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他們的思維也不會在特定有序的軌道上進行。對于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知識時他們的思維起點一般不同,但無論起點什么樣,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的思維訓練時應該以“發生點”為起點,學過的知識作為基礎,然后通過知識遷移和轉變,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清晰,有邏輯性。并且,教師應抓住學生思維的轉折點進行引導。學生的思維有時會出現“卡殼”的現象,這就是思維的障礙點。此時教學應適時地加以疏導、點撥,促使學生思維轉折,并以此為契機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抓住轉折點,有利于克服學生的思維障礙,有利發散思維的培養。
四、引導學生清晰地闡述要點與步驟
在教學中除了發現有的學生根本不會思考外,還發現部分學生只會想,但卻不會說,這對于拓展課本外的知識點有一定的阻礙作用。當學生經過自己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措施時就要有發言的行為。大綱指出“教師要逐漸培養學生可以有依據有條理性的進行思考,能夠用語言講述完整的思考過程,并說明原因。”思考作為內化的思維活動,應靠語言進行檢驗。所以,在講課過程中,通過學生對思考過程和思考結果的描述,不但能展現出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掌握情況,而且可以發現其學習是否具有清晰的思路,完整且準確的表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語言的條理性、準確性、簡潔性。
五、保證充足的思考時間
任何一個發明創造都不是一時研究出來的,而是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才得到的成果。若想要激發學生的創新學習,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對于一些較難的題目,教師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而不是在學生還沒有思考的情況下,直接對題目進行講解。可能學生的解答過程是錯誤的,但是畢竟他們用心思考過,思考的過程本身就比正確的結果有意義,在學生苦思冥想之后,教師再進行講解,收到的效果也會有所不同。這并不與高效課堂相矛盾,思考是人類不斷創新的源泉,所以想要獲得高效的思考,留給學生足夠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
結束語: 高效課堂是所有教師一直不懈努力的方向,我們一直在積極尋找與探索,朝著目標前進。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關,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高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已的不斷實踐,不斷地進行總結。本文介紹了一些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具體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具體分析具體實踐。
參考文獻
[1]汪勝奎.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3):179-180.
[2]張秀花.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35):56-58.
[3]沈藝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生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37):54.
[4]陳鋼.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考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221.
[5]程埡君.小學數學“數學思考”目標實施綜述[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11(0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