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忠
【摘 要】基礎教育階段,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組織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學生開拓出更為廣闊的進步空間,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原則,誘導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在點滴進步中順利完成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目標。學生切實感知到學習的最大樂趣,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他們今后的進步與發展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師始終沿用單一教學方法,要求學生被動的學習知識,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果,限制著數學課程改革創新步伐的持續加快,為此,教師們必須重新確立教學目標,深度整合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有效教學 創新意識 培養策略 研究 分析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實際的理解情況,也決定著學生未來的人才價值。如何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究積極性,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學生的視野范圍,為其深層數學知識的系統性研究打下扎實基礎,這是數學教師值得深思的一個關鍵問題。新時期下,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方法多種多樣,還有賴于教師在不斷實踐中的努力探索,把學生培養成一名高素質、創新型的優秀人才,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筆者憑借自身積累的豐富經驗,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提出幾點新的看法。
一、加強動手操作,培養創新意識
高年級小學生對于外界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欲,他們希望通過努力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在點滴進步中構建完善的認知體系。數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及興趣愛好,為學生創造有利條件,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實際演示,潛移默化中萌生創新意識,讓數學課堂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我首先讓學生猜一猜探索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接著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在書本后面剪下來的三角形(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按課本三個層次要求分別拼圖操作,并且同桌討論以下問題:從上面實驗操作可以看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無論是哪一種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我們已學過的什么圖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聯系?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有什么聯系?通過操作、討論,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結論(邊總結邊板書)。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與三角形底和高相等,而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根據: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得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動手操作可加深理解公式中為什么“除以2”的道理。通過動手擺一擺,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使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獲得圓滿的成功。成功的喜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數學的魅力,引發學生繼續探索,不斷創新。
二、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創新意識
數學是一門研究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學科。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才能,不但來自于課堂,而且來自于現實生活。因此,我們要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就更加自然、親切和真實。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圓形物體,讓學生感知“圓”,再通過多媒體演示幾只猴子騎著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輪子的自行車賽跑的情景。開始讓學生猜測,誰跑得最快,然后媒體演示賽跑過程。結束時,再問為何騎圓形輪子車的猴子跑第一,讓學生弄清自行車的輪子為什么做成圓形的道理,讓他們感到學習數學很有用,自發產生一種探索興趣,萌發出一種“自我需要”的強烈求知欲望和樂于創新的意識。
三、加強合作交流,培養創新意識
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合作交流,合作學習可以加強學生與學生的思維交流,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有利于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換位思考、擴展思維、加強思維的活躍,從多方面解決數學問題。學生合作交流,有利于學生進行激烈的問題討論,想出更多更好的解題辦法。例如:一位老師帶領學生到公園的文化長廊參觀,學生們觀賞時,老師想到了一個問題:“這條長廊彎彎曲曲,誰能算出它的長度?”“這有什么難,拿出皮尺量一量就知道了。”許多學生說“可現在沒有皮尺怎么量?”一個同學說:“老師,我想出來了,用步測,數數走完這條長廊需要多少步,再乘每步的長度。”“好是好。但這么長的長廊,還沒有走完早忘記幾步了。”另一個同學反駁道。“也可以數地上大理石的塊數。”“那拐彎的地方大理石不是整塊的,你怎么數?”“怎么辦呢?”這時,同學們開始互相交流意見,并紛紛踴躍發言。
四、鼓勵質疑批判,培養創新意識
古人云:“學貴有疑”。“疑”就是對事物產生懷疑,是一種評判精神,思維批判性是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通過對學生不斷的質疑問難的訓練,可以鍛煉其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精神,對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利的。如有一次練習課中,我出示了一道應用題:一輛汽車在普通公路上行駛,每小時行45千米,從A城到B城要行8小時,如果從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行120千米,只需幾小時?學生很快列出算式:45×8÷120=3(小時)。這時有學生質疑:“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不可能是同一條路,路程一定相等嗎?”我抓住這個時機,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爾后,將題目中“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改為“同一條公路”的“慢車道”和“快車道”,并及時肯定了學生們善于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思考的精神。
總而言之,創新意識的培養不能流于表面,教師不僅要深刻認識到培養創新意識對學生個人發展、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還必須要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落到實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中來,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努力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全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春堂.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初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20)114-115.
[2]張龍祥.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學周刊,2016(26)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