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君
【摘 要】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行,人文教育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初中歷史人文素質是初中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歷史人文教育是具有層次性和開放性的系統,初中歷史人文教育的開展是我們培養現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我國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本文首先對人文教育的科學內涵、特點以及重要性進行了概述,最后對初中歷史人文教育的主要內容和改進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 歷史教學 人文素養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人文素養是中學生的必備素質之一,也是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初中歷史教學過于強調歷史知識內容的單向灌輸,有的教師甚至一味讓學生對歷史知識點進行背誦和記憶,導致歷史教學的功利性比較強,造成了初中歷史人文素養教育的弱化,從而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均衡發展。為了讓初中歷史課堂更好地發揮人文教育的功能,初中歷史教師要增強自身開展人文教育的責任意識,在平時重視人文教育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將歷史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發展需求,增強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主動性,促進學生歷史知識、歷史情感與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歷史教師要展現良好的人文形象
歷史教師作為歷史課堂上實施人文素養教育的組織者,自身必須首先具備人文素養,能夠在授課的各個環節和一言一行中展現良好的人文形象,讓自身成為學生學習和模仿的對象,成為重要的、積極的人文素養教育資源。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必須積極承擔起教書與育人的雙重職能,除了要完成常規的歷史課程教學任務外,還要發揮自身在人文教育方面的榜樣模仿作用,在個人的“一言一行”中展現良好的精神狀態和人文風貌,通過個人良好的人文素養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一方面,初中歷史教師必須加強師德建設,在歷史教學中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對學生的歷史學習傾注個人的愛心、耐心與情感,多與學生進行課堂交流和互動,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教師在講到一些關鍵性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時,要積極表達個人的人文情感,這樣教師才能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施加積極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人文教育的概述
1.人文教育的國內外研究背景
多年來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人文教育的缺失,可以說應試教育之所以如此盛行,有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片面強調經濟發展,使得學校對人文教育忽視,學校所開設的課程主要是為了升學,美術、音樂、體育、哲學、倫理等學科形同虛設,教育改革之后雖然這些課程從課時等方面得到了改善,但是這些人文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還是無法得到保障。
2.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與社會生產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它是物質和精神矛盾的產物。在近代時期,由于過度追求物質、忽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文教育的缺失,教育呈現著商業化的特點。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教育的人文價值逐漸凸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推進,教育逐漸重視學生的地位、重視學生素質的提高,教學目標逐漸強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人文素養的重要作用。由于歷史學科所具有的內容和特點,使得歷史學科成為人文教育的重要課程和關鍵課程。教育改革的推行、課程標準的更新促使歷史學科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更加凸顯。接受人文教育有利于學生精神境界、價值觀念、態度意識等的更新和完善,有利于學生民族責任感、民族使命感的樹立和形成。
三、積極發掘歷史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元素
初中歷史課程承擔著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職能,教材中的很多知識內容在學生人文素養構建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是中國的古代史,還是近現代史,其中的很多內容都蘊含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值得我們自豪的內容,也有很多的屈辱史,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內容,只要初中歷史教師能夠對這些內容進行系統的發掘和有效的整理,它們都可以成為歷史教師實施人文素養教育的有效載體。所以初中歷史教師要基于當前的課程體系,結合初中歷史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目標,積極發掘和整理人文教育素材,借助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加強對于人文教育的滲透,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人文素養,提升和完善個人的綜合素質。
四、初中歷史人文教育的改進策略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歷史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與方法,還要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初中生正處于身體、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當中,教育工作者應該幫助學生更新人文素質的觀念,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態度、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實現人文價值和其他價值的統一,把仁義禮智信、真善美以及可持續發展等人文理念教授給學生,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步。
總之,新課改下初中歷史課堂人文素養的構建,需要歷史教師對中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給予更高的重視,把人文素質教育有效納入到中學歷史的教學目標體系中。同時,歷史教師要重視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提高人文素質教育的意識和能力,讓歷史教學更好的貼近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目標,這樣才能更好的充當學生人文素質發展的領路人,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可以更好的接受人文素養教育的熏陶,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紫屏.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變革——源自英國的經驗與啟示[J]. 全球教育展望,2016(07)
[2] 王必閂.中學歷史學科素養基本內涵及培養策略探析[J]. 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6(05)
[3] 徐曉楓.素質教育下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J]. 新課程(中學),2016(03)
[4] 吳品玲.初中歷史與社會的人文性教學[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