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建榮
摘要:逆反心理通俗的解釋為“你要這樣,我偏那樣的”的情緒。現代中學心理研究表明:中學生自我意識和自尊形成的最大特點是普遍具有成人感,同時他們有處于性格形成階段,自我抑制能力差;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學生在來自社會,家庭以及學校的各種壓力下,漸漸產生了逆反心理。中學生的逆反心理是阻礙他們心理健康發展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塊巨大的絆腳石,因此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就成了教育界的一個重大問題。作為一名教師,面對學生的逆反心理,應該從和學生的交流及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兩方面入手,去改善學生的逆反心理。
關鍵詞:逆反心理;平等;引導;教學理念
逆反心理通俗地解釋為“你要我這樣,我偏那樣”的情緒,同時也可以解釋為“由于教師反復、多次的無效組織,對同一事物幾次不同的解釋,簡單而不實際的指令,及教師本身令人不能原諒的錯誤所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不信任、厭惡和消極對抗的情緒。”。在我實習期間,我發現在當代中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存在,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會增加教師與學生的對抗情緒,影響教學,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那么,怎樣消除中學生的逆反心理呢?教師應具有穿透力的目光和洞察秋毫的機敏,通過學生的言行舉止甚至每一個眼神來洞察每一個學生內心世界的姹紫嫣紅和心海千姿百態的流向,從而及時捕捉發現學生逆反心理的萌動,以便及時進行引導。具體來說,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
首先,應該明辨學生逆反心理的性質,老師應通過觀察學生心理上及日常行為的細微變化,找出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然后實行“對癥下藥”明辨學生逆反心理的性質。對于正確合理的逆反心理,我們要給予支持、激勵,促其強化并引導變為積極的行動,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促進其個性和特長健康發展。 比如說,有些學校和教師不顧學生的客觀學習規律而一味地增加學習負擔,沒日沒夜沒有星期天地上課、考試、補課、輔導、搞滿堂灌等疲勞戰術。這種做法顯然是違背教育規律的,學生由此產生逆反心理便是正確合理的,因為他們有爭取合理的課余時間與自由活動的權力。對此種逆反心理,就不應冷漠批評,而應熱情支持、保護;而對于偏激的甚至錯誤的逆反心理,我們也不要盲目地排斥或壓制,而是對于正確合理的逆反心理,。在這里讓學生感覺到老師與他們之間真的是平等的關系是消除學生逆反心理的前提。下面是我在實習期間記錄下的兩位老師在處理中學生早戀問題與學生的對話:
對話一
老師甲:(學生站在她面前)說吧,你是自己交代呢還是我替你說。
學生甲:(低頭沉默)
老師甲:你知不知道你來上學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學習還是找女朋友來了,如果是后者的話,那我勸你還是回家吧。我不止一次的對你們說過,你們現在還小,主要任務是學習,不要把心思放在別的上面。你要是再這樣下去我就叫家長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學生甲:老師,您千萬別告訴我的家長,我今后不和她交往就是了。
老師甲:那好,你在這給我寫義憤保證書,寫完就可以走了。
對話二
老師乙:(給學生搬來椅子,與學生進行面對面談話)咱們來聊聊好嗎?
學生乙:好啊。
老師乙:你喜歡什么樣的女孩呀?
學生乙:(靦腆笑)我喜歡那種比較文靜好學的,還有比較細心的。
老師乙:眼光不錯嘛,其實我和你的看法也一樣。不過不光是你,我想班里其他男生也喜歡這一類型的女孩。當然,在男生里面你也數一個優秀的,尤其剛入學時,你學習成績不錯,還經常幫助其他同學,看得出來,你那時在班里是最受歡迎的一個。
學生乙:(笑,沉默)
老師乙:你知道嗎?喜歡一個人和被人喜歡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個人如果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養,有良好的學識和人品,就會像金子一樣發出光芒,就會像磁鐵一樣把別人吸引到自己的身邊來,讓別人自然而然的喜歡他欣賞他。而不是刻意去表現給某一個人看。如果要刻意的表現給某一個人看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他既忽視了周圍其他人,也怠慢了自身的發展,到頭來由于自身磁力的下降不僅的不到那個人的欣賞 也失去了往日在其他人中的威信,你明白我說的嗎?
學生乙:老師,我明白了,我知道今后該怎么做了,老師,您放心吧,我不會讓您失望的,謝謝您對我的提醒。
很顯然,從學生最后的回答就可以看出第二位老師與學生的談話比前者要成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第一位學生也許懼怕老師告家長會改變一點,但從心底里對老師的抵觸心理卻有增無減。可見在師生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是置關重要的。
其次,教師應該從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出發來改善學生的逆反心理。首先,了事應從“朽木不可雕”的觀念轉變為“朽木也要雕”的新型觀念上來。古語說得好:“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教師應仔細觀察,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使其發揮其優勢,并引導其向其他正確的方向發展,而不應該因為這個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否定他的一切。其次,教師應從“學生圍著老師轉,老師為著教材轉”的教法轉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上來,教師只有把教學活動當作有機整體,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共同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的過程,圍繞教學內容,通過對話,溝通,合作活動產生互相影響,建立起真正的師生互動的交往體系。作到在課堂上有真激情,真愉悅,與學生平等交流,給學生一個自由探索的寬松氛圍。只有這樣才不會使學生對這門課產生厭倦心理。
再次,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良好的心理素質。例如,進行困難教育培養其耐挫力品質;進行獨立行為教育,培養弄潮兒的品質;進行競賽教育,培養其競爭品質;進行人際交往教育,培養其在社會中自由生存能力;進行“小發明”教育,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品質等等。
總之,消除逆反心理,是一項漫長的艱苦工作的過程。同時,我們也知道,造成中學生的逆反心理,除了一定的社會原因外,也存在著中學生本身的思想基礎等原因,加強對中學生的理想紀律教育,同樣是刻不容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