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設計體現教師的教學技能,是連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傳授知識和創設趣味教學的中間紐帶。教師必須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發,利用優秀的教學設計使得學生在吸收知識養分時形成認知的意識,進而使學生體會收獲成功的喜悅,促進教師完成自定的高效課堂的教學任務,激發學生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教學設計;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7-01
課題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新課標活動型課程下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策略研究”(2018XB00175)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陳若婷(1977—),女,福建省福安市高級中學教師,一級教師,本科。
教學設計的目的是為教學過程制定合理規劃,教師通過教學設計可以按照實施步驟總體把握教學活動。筆者任教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認為教學設計能夠有效地保障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合理性。以下,僅結合筆者累積的教學實踐經驗,以《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一課為例,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一、教學設計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
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必須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準則,依據教材內容,把教學知識的重點、難點清晰明了地傳授給學生。教學目標的根本性在于以學生為主體,摒棄傳統意義上要求的以教師為主體。教學設計可以把新課標要求的“知識”“情感”“技能”三維教學目標具體化,進一步打造教師理想中的效果化教學課堂。
例如,筆者在教授本課時,分別制定了知識目標:了解我國的民族概況,懂得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理解我國新型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及其相互關系以及如何鞏固新型的民族關系;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認識問題、評價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尊重不同民族風俗習慣,與不同民族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觀念,逐步自覺地承擔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使命。正因為筆者在教學設計上對教學目標進行了明確制定,使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平等、團結、互助是我國自成立以來長期堅持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熟練記憶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二、教學設計有利于完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在傳統教學要求中是傳授與接收書本知識的過程,在新型教育環境下,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是現今教學過程的最終目的。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求自身在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促使他們在離開校園環境后能更好地將抽象理論轉化為現實實踐。教學設計主要體現在新課導入、新課教學、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這五個基本環節,最終結果是形成一個具體的科學化的系統教學過程。
例如,針對本課,筆者運用了直觀導入的方法,猜猜看各描寫的是哪個民族:花衣銀裝,吊腳樓房;潑水龍舟,孔雀屏靚;敖包相會,長調牧羊;布達拉宮,金璧輝煌;鳳凰盤髻,山歌嘹亮。在新課教學的環節中,筆者以分組的形式,把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等問題分發到各個小組,讓學生自主尋找答案并進行相互探討。教學設計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條件,利用課內教材和課外資源,充分體現科學性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案,有利于完善教學過程。
三、教學設計有利于優化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的定義表面上是教師根據系統化和重點化的教學內容,借助趣味的課堂模式和獨特的教學風格傳遞出去,同時獲得了相應的學生反饋的教學環節;實際內涵是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把學習知識當作一次可貴的體驗,從中獲得心靈洗滌和精神升華的機會,并將此作為形成自身正確價值觀的推動力,這就是教學效果的完美表現。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確定利用多媒體展示民族平等大家談,幫助學生了解民族平等:多媒體展示福安市畬族“三月三” 藝術節實錄,讓學生明確堅持民族團結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因此,提高高中思想政治的課堂教學質量,必須以教材內容為基礎,脫離課本教材不利于學生知識框架的構建。另外,設計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能夠刺激學生的學習神經,使他們可以自覺打起精神投入主動學習的氛圍中。
教學設計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合理的行動綱領,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現教師的教學理念,它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師實現教學目標,完善教學過程,優化教學效果,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陳常進.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 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8(9): 83-84.
[2]謝仁靜.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設計在新 課標下的運用淺談[J].速讀(中旬 刊),201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