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敦平 邰偉偉
摘 要:當前,微信公眾號平臺在學校管理、師生展示和家校溝通等方面扮演著越發重要的角色。在安徽省教育規劃課題家校下,校本師導的實踐研究的引領下,博望區三楊小學順應教育發展,創新溝通管理渠道,通過搭建、運行學校微信公眾號平臺,匯集各方力量實現數據信息的云端及時收集、審核、展示和反饋,強化養成教育在辦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養成教育;全員參與
一份來自2018年初馬鞍山市博望中心學校關于養成教育的調查報告中,有超過99.5%的小學生家庭(至少父母一方)使用微信進行交流,其中88.9%的家庭關注了一個以上微信公眾號(或訂閱號),而同期關注學校網站的家庭只有23.2%。即便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博望區三楊小學,通過問卷調查,微信家庭覆蓋率也達到了93.3%,公眾號關注率達到了90.1%,同時關注學校網站的家庭竟只有5%。這些數據無一不說明了傳統的互聯呈現方式已然顯現出頹勢,移動互聯在家校溝通和內容展示上有巨大的優勢和潛力。
養成教育傾向于結合學校實際,動員各界力量,進而全面提升辦學水平,與學校創建微信公眾號平臺,優化教育管理模式的需求不謀而合。由此,博望區三楊小學開展了相關實踐。
一、找準微信公眾平臺,三管齊下打造養成教育體系
在選取微信平臺時,學校面臨三種選擇:一是不架設具體的學校微官網,而通過學校、教師及家長間的自由聯動轉發,把學校的一些重大活動進行發布。二是采用普通微信公眾號平臺對人員和內容進行管理。三是借助博望養成交流微信公眾號管理平臺,實現針對養成教育的專業化管理。
該養成交流微信平臺分為微信校園和班級管理兩個板塊。微信校園是學校管理員收到各類內容,通過審核后進行發布,推送到每個平臺用戶的手機中,截至2018年4月底,共向平臺成員推送圖文信息261條,班級管理是一種未來的家校聯系方式,家長能從這里看到課表、班級動態,并且和任課老師進行微信互動,這將成為學校下一階段努力的方向。這兩個板塊各司其職并互相依托,形成良好的養成教育管理體系。
二、聯合各方,全員參與強化平臺交流展示
在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實現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學校突破傳統的“自上而下”形式,將參與和管理權賦予每一個平臺成員。截至2018年4月底,學校已經完成對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用戶錄入與關注審核,教師關注率達到88.5%(除部分中老年教師),家長關注率達81.9%(根據學校統計)。與此同時,學校積極邀請各級領導、專家、兄弟學校教師、教師家屬、學生家長及關心學校發展的社會人士關注并參與到學校公眾號平臺的建設管理中,為養成教育的開展獻計獻策,目前這個數字仍然不斷增長。
三、多元內容,共同挖掘養成教育中的無限精彩
(一)搭建豐實的宣傳展示平臺
微信公眾號平臺的主要功能就是向平臺家校各類人員傳遞學校的動態信息,包括各種活動報道、通知、獲獎情況等。讓每位關心學校發展的成員第一時間關注到這些信息,了解、感受學校的發展,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有利于學校擴大宣傳效應,及時得到成員相應的反饋,從而推動養成教育有條不紊地開展。
(二)打造“有故事”的學校
一年半來,學校圍繞做“有故事”的平臺,開展了一系列圍繞微信公眾號平臺的活動。2017年9月開設了青年教師成長故事專場,由學校青年教師敘述自己工作成長中的點滴;10月份學生心理故事專場,由學生展示自己的成長故事;10月份教育專家故事專場,聆聽教育專家講“養成好習慣和改掉壞習慣”的故事。這些故事每三天更新一次,不僅給教師、家長、學生講述自己的故事的機會,還把這些故事的快樂和教育方法帶給大家,形成榜樣的力量。每逢月底,平臺還把故事觀后感收集起來,進行發布分享。
(三)樹起眾人眼前的頒獎臺
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教師,表揚總是能夠給予他們自豪和前進的動力。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力量,讓每個成員第一時間看到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看到自己孩子的努力,看到桃李滿天下的快樂。半年來,學校借助微信公眾號平臺,推出每周一星(每個年級推選一名學生),兩周一親(每個年級推選一位家長),每月一師(師德高尚、工作勤懇、業績突出的教師)的評比表彰活動,從第三人稱的角度,讓努力、敬業、卓越根植于眾人的內心。
四、著眼未來,持續綻放養成教育的魅力
(一)充分發揮學校、班級管理的優勢
未來在發揮好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宣傳、展示作用的同時,學校養成教育工作將更加注重平臺的學校管理和班級管理功能。在學校管理層面將實時記錄教師的考勤統計、師德表現、教學工作、參與活動、輔導學生等情況,讓教師適時掌握自己的工作狀況。在班級管理層面,將認真推廣對每位班主任、任課教師的平臺管理操作培訓,激勵教師運用平臺與家長溝通交流,鼓勵學生在各班級板塊中添加自己的成長點滴、學習心得和作品。
(二)思考平臺的調查診斷反饋改進功能
微信公眾平臺重要工作模式、途徑如下:學校通過微信公眾號中的“調查問卷”功能,向師生、社會搜集廣泛信息,在分析、篩選數據后形成符合學校發展的各項評價體系,同時利用該功能時,關注學生、教師、家長的心理狀況,必要時進行交流和輔導。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的信息發送功能將部分問題反饋給師生,并給予他們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三)直面問題,齊頭并進
學校應清醒地認識到,微信公眾管理平臺的出現,是一個優化學校管理、強化養成教育的契機,并不意味著可以完全取代原先的工作,同時還存在著過度依賴手機、依賴技術、缺少當面溝通平臺、功能模塊自身不足的問題,因此,下階段學校將在做好原有工作的基礎上,探索性地運用微信公眾號平臺,讓它成為養成教育工作的載體和潤滑劑,為全面提升辦學水平服務。
綜上所述,將微信公眾號管理平臺引入學校管理,使其成為養成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一個師生家長展示的平臺、激勵啟迪奮進的陣地,同時讓更多人關注學校,讓更多意見和經驗服務學校,提升養成教育對辦學的積極作用。
注:課題名稱:家校互聯微信平臺下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AH20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