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玲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影響初中生審題能力提升的因素,探討了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細致有序的審題能力的對策,為初中生審題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希望能夠為今后相關內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審題能力;培養策略
一、影響初中生數學審題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①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學生在審題時不夠仔細、粗心大意,容易造成審題出錯,導致解題失誤。②教師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其他方面,如概念講解、定理講解、解題方法講解等,在審題能力的培養方面有所忽視[1]。③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因為興趣的缺乏或者對數學的重要性存在認識偏差,導致在審題時表現得漫不經心,導致審題出錯。
二、初中數學培養學生細致有序審題能力策略
1.轉變學生觀念,強調審題的重要性
初中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審題能力的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自身,比如審題的態度、審題的習慣等,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審題[2]。而審題態度、審題習慣等問題出現最為關鍵的原因在于學生的認識不足,對審題的重要性認識出現偏差。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題觀念,引導學生對審題有正確的認識,強調審題對解題的重要性,使得學生能夠正確對待審題,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集中練習的形式讓學生意識到審題的重要性。比如,教師在講解有關有理數的知識時,就可以將一些容易誤導學生的有理數題型引入課堂讓學生進行解答,結果發現在10道題中,全班80%的學生出現了錯誤,而這些錯誤均由審題的不科學、不細致所導致。面對如此簡單的錯誤,學生也懊悔不已。長期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會逐漸意識到審題的重要性。
2.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提升審題能力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審題能力的指導外,在課后,教師也應該指導學生對每堂課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還應該讓學生對階段性的知識進行反思和歸納。教師應當給學生樹立信心,讓學生相信他們自己,然后讓其對課堂進行認真總結,讓學生自己思考每堂課都學到了什么東西,總結自己的收獲以及解題的思路方法。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 以及該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通過這樣一系列的總結和反思,讓學生明確地了解到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優點和缺點,從而讓學生自我完善、自我總結、自我調整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時,由于這一章節較為復雜,所以要求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外,還讓教師在課后指導學生總結課堂上存在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問題出現的原因,然后指導學生去正確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審題能力就能夠得到培養。
3.重視審題回顧,及時進行審題反思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細致有序的審題能力,除了要重視審題訓練、加強審題引導之外,還應當重視審題的回顧,即對所解答的問題進行回顧。無論是解答正確的題目,還是解答錯誤的題目,在解答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存在一定的瑕疵。面對一道簡單的應用題時,有的學生能夠順利拿到滿分,而有的學生則會丟分,其中審題是非常關鍵的因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意識到審題回顧的重要性,使得學生能夠反思審題時存在的問題。比如,在講解有關反比例函數的知識時,有的學生受到正比例函數過多的影響,導致解題出錯。學生在進行反思之后才發現,因為前一道題為正比例應用題,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在解題時只關注了其中的一些關鍵因素,對于反比例函數這一限定條件并無過多的關注,進而導致審題出錯,答案隨之出錯。
總而言之,數學這門課程在初中階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的教學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關系到學生日后的全面發展。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其實質就是促進學生的綜合成長。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細致有序的審題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解題,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向陽.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細致有序的審題能力[J].數學大世界(上旬刊),2018(1):72.
[2]王明亮.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細致有序的審題能力[J].理科考試研究,20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