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思
【摘要】思維導圖是英國學者托尼·博贊所創的一種整理思路的方法,和傳統的直線型記錄方法不同的是,思維導圖是以直觀形象的圖示建立起概念之間的聯系。它是對發射性思維有效的圖形思維表達的工具,能夠幫助學生對于零散的知識更加具有直觀性、可視性以及網絡邏輯化。
【關鍵詞】寫作 思維導圖 小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96-02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寫作一直是小學英語的薄弱環節之一。學生寫不好英語作文最關鍵的一點是不知道如何去思考,而思維導圖的特性之一就是它可以成為學生思考的線路圖。本文就基于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結合思維導圖,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繪制思維導圖理清寫作思路,引導學生構建框架等方面進行,提高學生英語寫作的能力。
從教多年,從教學目標的定位來看,我們在常規課堂教學過程中,寫作訓練通常只是停留在每一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而這一個環節通常都會在學生口頭表達之后進行,由于時間的關系,很多時候學生寫的訓練往往流于形式,最終變成不了了之的家庭作業。然而學生的寫作能力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提升,由此可見,培養小學生英語寫作能力至關重要。如何保證孩子們在英語寫作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提高小學英語的寫作。
一、思維導圖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人的實踐活動起著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推動的作用,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一個最活躍、最積極的心理因素。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思維導圖具有圖文并茂、色彩豐富的特征,能增添小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可以為小學生創造出快樂的學習氛圍。
二、思維導圖能豐富和積累寫作素材
目前的小學英語教材都提供了豐富的學習素材,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并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成收集好詞好句的習慣。然而在寫作的時候,收集和梳理素材是非常必要的。借助思維導圖,對搜集的寫作素材進行歸納整理,另外還可加入形象的圖片,這樣一張融合了知識與趣味的思維導圖必會為枯燥無味的收集過程增加樂趣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思維導圖幫忙學生理清寫作思路
借助思維導圖這一新型的學習工具,讓學生能夠對作文進行整體構思,使寫作更有邏輯性。利用思維導圖直觀性、結構性的特點對寫作進行整體布局。在把握寫作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搭建寫作的框架結構。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利用思維導圖對寫作布局能力的把握,恰好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不僅能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還能促進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
四、思維導圖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思維導圖鼓勵發散思維,是一種圍繞中心要點反復思考、不斷總結、調動聯想、積極創造的過程,學生在寫作時容易形成頭腦風暴。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與討論中開動腦筋,聽取其他小組的思考結果,集思廣益、相互吸收和借鑒,揚長避短的同時,能夠讓學生產生出更多的觀點和創意,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看待問題、研究問題,不斷體驗新發現,累積新收獲,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開展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是通過討論實現的,學生的討論源于思維導圖的幫助,學生能利用思維導圖將不同領域的內容聯結在一起,以簡潔明了的圖式呈現知識結構,并找到最合理的組織方式,把新知識納入過去的認知結構中,又進行了深層次的加工,從多個角度并按照不同的規則進行歸納、對比和串聯,學生再經過相互之間的展示和分享實現了認識上的跨越,找到了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此法能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潛移默化的學習到新知識,學生在使用思維導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行知識遷移的方法。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中常見的線性思維模式,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看待問題、研究問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學習策略,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教師指導學生在寫作過程當中繪制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清晰的思路,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而清晰地了解寫作的整體框架,把寫作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從而可以快速地完成“寫作”任務。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平時的寫作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處理好信息之間的關系,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并且指導學生使用豐富的語匯、短語及句型等,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技巧。相信在以后不斷的實踐中,思維導圖將在英語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英)托尼·巴贊.思維導圖[M].李斯譯.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2]吉桂鳳.思維導圖與小學英語教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