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 要:在初中階段,化學學科是一門重要學科,化學核心素養包括學生的化學思維和能力,還包括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常識。基于此,研究了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需要從激發化學學習興趣、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小組實驗四個方面展開。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初中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學習能力、化學思維、文化品格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自從核心素養概念提出以來,各個學科都開始研究如何在教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本文重點研究了化學學科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激發化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初中化學學習中,學生難免出現對課程不感興趣的情況,面對這一現象,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思路,嘗試創新教學方法,需要注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讓學生扭轉對化學的認識。教師可以增加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增加化學演示實驗,讓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到化學的魅力。教師也可以發動家長的力量,以小組的形式,讓同學之間的學習興趣互相感染,以起到提高全班興趣的效果。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演示“桃花開花”的實驗,制作樹形紙片,樹冠部分由浸滿酚酞試劑的棉花構成,教師在棉花上滴氨水,學生在看到棉花變紅的時候十分驚訝,教師再進行分子性質的講解。最后教師還可以提出探究問題:“除了紅色的樹,還可以制作出什么顏色的樹呢?”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達到了教學目的,在興趣的激發下,學生能夠自主探究,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開始主動探索課程以外的內容,主動上網查找化學實驗視頻觀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1]。
二、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養成化學思維
教學的開展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際,為了保障教學符合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將知識聯系到生活實際中,讓學生能夠將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有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例如:在《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聯系生活中酸堿中和的用途,如使用食醋清洗熱水壺,使用小蘇打清洗鍋具等,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能夠了解酸堿的性質,也能夠將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將教學聯系生活實際,只有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學生才具備化學思維品質,教師要注重生活實踐的融入,培養學生對化學知識理論的應用,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這對于實現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利用多媒體設備,培養學生文化品格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課
件,需要根據領域的發展不斷更新課件,需要結合社會熱點,重視化學知識的實踐性。例如:在《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課件讓學生觀看煉鐵實驗,讓學生直觀了解實驗過程,在看完之后,教師再對其中的化學知識進行總結,讓學生能夠加深對化學知識、對金屬和礦物的認識。在化學實驗操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一段視頻展示錯誤操作,讓學生觀看視頻,找出錯誤,這樣能夠讓學生避免在實驗中出現錯誤。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教室內無法完成的演示教學,能夠開闊學生的化學視野,讓學生感受到化學世界的廣闊,正視對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增強。
四、開展小組實驗,培養學生交流合作能力
教師還需要增加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理解化學原理。要想將核心素養融入教學中,需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得到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在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的反應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實驗,讓學生自行調整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的用
量,分析不同劑量的不同變化,讓學生自主探究劑量對化學實驗及其產物的影響。在實驗結束之后,教師需要讓小組匯報研究結果,根據研究結果,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中發現化學問題。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能夠鍛煉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師提供給學生充足的機會,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培養學生交流的能力。在開放性實驗練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形成化學思維,讓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都得到鍛煉和培養。
綜上所述,本文重點研究了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為了提高化學學科的教學質量,教師需要注重激發化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需要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應用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化學思維;教師還需要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增長見識,培養學生文化品格;教師還需要開展小組實驗,培養學生交流合作能力,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培養。
參考文獻:
王德強.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研究:以“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為例[J].化學教與學,2018(4):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