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燕
【摘要】近幾年以來,高職學院的語文教育教學中把學生的知識學習當作教學中的首要目標,很少考慮如何去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和培養,也不去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入學習和實際應用。伴隨多媒體網絡深入教學課堂,原來的教學方式已然不能再適應現在高職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要求。多媒體技術有方便、信息多元的特點,所以更加適合高職語文的人文素養教育。基于此情況,本文對其授課形式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職語文;教學形式;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怎樣根據當代對于人文素養的實際要求,同時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結合,形成切合社會需求的授課模式,這是高職學院老師和同學們需要思考和分析的問題。社會新形勢下,高學歷、高能力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因此,我們必須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文化教學緊密結合,培養出真正具有人文素養的學生。
一、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授課形式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在多媒體的授課模式下,授課內容進行編排、構建同時對授課方式和多媒體的利用都是老師的教學為起點,并且通過系統性的傳授知識和思想為主要目標的授課活動過程和結構。
例如,第一,老師需要通過授課內容和同學們的語文知識儲備水平設立好授課目標,在編排授課內容、進行課程準備時要盡可能地運用信息網絡的各種資源,在豐富的資源網站上尋找和學習內容有關的多方面資源、拓展學習內容、授課形式或是該方面的知識更新等,學習網絡上其他優秀學校語文授課經典課程的錄制視頻,吸收其中精華的部分,擴展老師的授課內容和講習方法;第二,在授課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幻燈片課件、投影技術、圖像、影像、話筒等,借助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給同學們講授形成體系的基本內容知識,加深同學們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培養其人文素養。
二、在教學中利用情景化的授課形式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在情景化的授課形式中,授課活動的編排、構建以及對于授課媒介和方式的運用都是根據同學們的學習為基本點,以引導和啟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去建立的授課活動過程和結構。其主要做法是:老師通過本節課內容建立相關的情景并且下發學習任務,或者是列舉問題然后把所有同學按授課內容分成很多個學習小組,以每個小組自己的題目為基礎,每位同學再進行任務的進一步細分。
例如,資料查找、調查研究、交流、課件設計制作或討論會、交流會等,主要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查找、搜索和整理資料,進行論述和分析,形成邏輯性的知識體系,并且讓這組學生報告給班里的其他同學,以提供學習和交流。同時,老師要在學生交流、報告、講解的基礎上進行點評和指導,歸納出這個范圍的重點知識內容,同時,學生報告過程中漏掉或者是沒有當作關鍵的地方,小組合作學習不足的地方做出專業客觀的點評,表揚優勢,改善不足,幫助學生培養人文素養。
三、在教學中利用傳統文化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方面,在市場經濟下,人們的需求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這就需要高職學生不但要有多方面、多角度、綜合性的專業知識儲備,還要能夠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轉變自己的思想,不斷學習相關知識、相關技術和相關思想,要有很強的市場適應力。以上的這些對高職學生的要求就使得其不僅要有很強的專業素養、實踐經歷,還需要有很高的人文素養去適應這一要求。基于此,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結合傳統文化進行授課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出專業素質和人文素養兼備人才。
另一方面,由于傳統文化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相當深厚,所以,高職學校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古代文學的經典名著也是不計其數。因此,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絕對不能忽視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高職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下時間,主動學習、品鑒這些文學作品。古代文學經典與當代文學相比,大多都是文言文,內容也需要進行深入思考,因此,高職教師應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的指導,以此對文章有更加準確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只有通過長時間的品讀文章,才會讓學生發現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在學生研讀經典的過程中,高職教師不應完全對知識進行講解,只有學生無法解決問題時,再給予幫助。教師要幫助學生不斷加強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對傳統文化的品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知識累計不斷增加,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不斷深入,語文思維得到了鍛煉,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結語
在高等職業教學高速進步,伴隨著社會就業體制的進一步完善,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學院間的比拼也愈發的激烈。所以,學校只能不斷改善授課形式,其教學水平才能不斷進步,才能夠在慘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而想要提高授課水平,就必須要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高職學校的學生綜合實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何葉.打造高職語文教學高效課堂淺議[J].新西部,2017(34).
[2]雷婕.人文素養培養下高職語文教學課程設計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