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
摘 要: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全民的素質,它是當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舉措,通過科學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獲得更多的能力,使其學會更好地做人、更好地生活。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經歷了素質教育改革,教師應當在此背景下開展創新教育,提高教學的質量。主要對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小學語文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創新教學措施。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語文;創新教學
當前的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創新成為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要求。創新教育的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創新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小學語文的素質教育更加強調創新教學的開展,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一、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關聯
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提出開展素質教育活動,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育理念,革新教育模式,將先進的思想和方法帶入課堂教育中,采用科學的方式實施教育,既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要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素質教育是教育方式的創新,也是教育改革所需要的,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創新教育,并將創新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在不斷的革新過程中將創新思想融入課堂教學。
二、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開展措施
1.教師注重創新教學方法和理念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嚴格秉承新課改提出的要求,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既要保證教學方式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還要保證與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相一致。比如,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這種方式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課堂表現機會,他們在組內可以自由發言,成為學習的主人,發揮其主體地位。具體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給學生布置學習的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進行討論,這種集體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團結協作的意識。教師還要注重更新教學的理念,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其已應用于多種領域,在教學中也漸漸地引入信息技術,將多媒體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擺脫枯燥乏味的傳統教學,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多媒體技術融合了圖像、聲音、文字等多種元素,能夠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趣,營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提高了教學效果。
3.構建素質化的教學結構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場所是課堂,小學生是主要的教學對象,創新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構建素質化的課堂結構就是對這一特點的最好體現。在構建素質化的教學結構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小學生若有一些創新的想法,教師要給予尊重和鼓勵,不要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其次,依據學生間的差異因材施教,實施個性化的教育。每個班級的學生成績水平都是參差不齊的,有成績優異的,有相對差一點的,并且學生的性格特征也各不相同,教師要在全面了解學生后,構建素質化的教學結構,尊重每一名學生;最后,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和管理,在發現學生有不良的學習習慣時,一定要給予耐心的指導和糾正,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4.教師真正認識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很多教師對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認識不正確,主要原因在于沒有認清兩者之間的關系。語文的工具性是指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語文時,它所發揮著維持社會聯系的中介作用和實用功能,扮演著人與人交流的媒介。語言的工具性還體現在其他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它發揮著文字的表達思維交際的作用。另外,在文化傳承和社會價值觀表達與傳遞時,語文也發揮出重要的載體作用,社會的進步發展離不開語言這個工具。教師只有真正認識和理解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在教學中區分出重點,將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效地結合起來,將自身從一個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啟迪者、引導者和鼓勵者,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實施創新教學模式,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其自主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提升小學語文素質教學的效果,進一步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明安.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5):67-68.
[2]謝玉梅.基于素質教育背景探究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語文建設,2013(30):5-6.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