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浩剛
摘 要:目前技師學院公路路面施工課程主要以路面施工理論知識作為主線,學科性為主的各模塊單獨組織教學,沒有根據施工工藝流程系統化教學。在國內外各層次經過了一系列課程改革,取得了一些適用于本科、高職層次課程,但很少有適合技師學院。現階段經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度增長,公路建設機械標準化程度的不斷提升,要求參加公路建設的技術人才不但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還應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產教融合模式課程的成果為通過行業情況分析,深入企業調查,進行調查典型工作任務詳細描述,開發完成路課程標準、編寫教材、工作頁。學生通過該課程學習能掌握該崗位的職業核心能力,滿足行業與企業的要求。
關鍵詞:產教融合;公路路面施工;課程改革
一、緒論
(一)研究現狀和意義
1.技師學院公路工程施工類課程的現狀
隨著經濟增長,國家“十三五”規劃對交通建設增長幅度較大,崗位高技能人才需求大。目前我國需要培養一批具備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扎實,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強的高技能應用人才。針對目前技師學院學生理論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低、概念性原理理解能力較弱等特征,只以理論教學為主的體系,學生對整個施工過程不能理解,沒有起到職業院校教育的目的,難以滿足現在行業和企業提出的崗位要求。
2.實施產教深度融合課程改革的意義
(1)能更大提高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做好理論保障
本課程改革結合施工企業崗位需求,開展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施工方法、工藝的基礎,進一步培養學生施工組織的能力,特別是施工各工序交接及施工過程中各不同專業、不同部門協同作業的過程控制。
(2)能無縫對接教學與企業施工關系,提高實踐意義
由于公路工程施工需要很多大型場地和大型施工設備,學院現有條件難以滿足現場施工需求。在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一體化,學生與企業員工一體化,模擬施工現場環境和角色扮演施工。同時,嚴格按照企業化目標要求有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和團隊協作等非專業綜合素養能力。
(二)研究過程
1.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采用現場調研和網絡調查法進行問卷統計,首先從企業人才需求數量和需求層次出發,找到企業需求的操作人員技能方向。然后根據崗位要求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參照之前學者編輯的相關問卷和量表,修訂出課程改革調查表問卷。
(2)訪談法:走訪企業對企業人事部門主管、物資管理部門、工地現場管理人員、操作人員進行面對面訪談,了解相應的職業資格、崗位要求,收集企業對專業人才要求和建議。接著對問卷測量的結果進行有效的補充和完善,對影響因素進行分類探討。
(3)文獻研究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行業發布各項通知、最新的規范及相關著作,進行查閱、分析、整理,總結找到適合公路工程機械化施工高技能應用人才培養方法。有效參閱已有的課程改革模式,尋找適合技師學院課程的改革,對影響因素進行歸納和總結,并且將已有的研究結論作為本研究的重要參考因素,以便以后研究的進行。
(4)案例法:研究過程中采用職業院校多種成功課程改革模式,扎根理論,探索新型校企合作共建機制,共建合作平臺,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
2.研究的技術路線
(1)再次深入企業調查,進行實踐專家訪談,調查典型工作任務詳細描述,學習領域描述,路面工程施工課程標準制定。制定學習情境設計方案完成編寫教材和工作頁。
(2)制定課程實施方案,在學院多個不同層次班級進行該課程的教學應用,引入游戲闖關等多種形式進行評價。
(3)采用案例法(1~3個班)和實驗班制度,對多個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評價,用調查問卷、訪談記錄法分析學生的學情、目標、過程、學生成績,完成課程實施研究報告。
二、國內外相關分析
姜大源的論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研究中,該論文被引用313次,下載2734次,文中闡述了職業教育的定義,職業教學改革的迫切,比較詳細的介紹了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概念,他認為課程設計需要經過四個步驟,第一步為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第二步為行動領域規劃-典型工作整合,第三步為學習領域-課程體系共構建,第四步為學習情境設計。最后從系統論和比較論兩方面闡述理論上的創新。
參照孫久民的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公路工程造價課程開發研究與探索中。通篇從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多個工作任務分析,最后確定典型性工作任務。根據該課程的定位找到了研究發現的問題,需考慮雙師型教師,發揮學生的主體,處理好教材和實訓指導書的問題,探索課程開發的重要性,但忽略了課程開發的中企業合作方面的因素。
參照李艷梅的基于工作過程的公路施工組織與管理課程開發論文。全文分析了課程開發的必要性,從課程開發的過程展開討論,主要為工作崗位分析,學習領域轉化,實施過程設計,考核和評價四個方面。詳細展開了課程開發中各領域、任務、要求、職業能力和學時,但是在能力要求方面缺少了行業和企業規范要求,缺少“三階段”式目標。
再次翻閱了趙志群、張倫超的論文等十余篇,涉及的都是一些理論性的課改和高職類的課程,改革過程中忽略了“產教深度融合”。查閱知網等其它資源中都沒有發現有技師院校該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改革。
三、課程改革流程
產教融合模式課程的成果為通過進行行業情況分析,深入企業調查,進行調查典型工作任務詳細描述,開發完成路課程標準、編寫教材、工作頁。學生通過該課程學習能掌握該崗位的職業核心能力,滿足行業與企業的要求。
1.課程性質
《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是公路施工與養護技術的核心專業課程,本課程的任務是對從事公路工程路面施工與管理應用型技能人才的能力培養,通過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橋面鋪裝瀝青面層施工等方面的知識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公路工程施工技術,能夠依據路面施工技術要求進行施工準備工作和編制施工技術方案,并上報開工報告,能根據施工技術規范、施工圖紙等組織現場施工作業,同時進行現場安全管理與質量控制,能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施工質檢表格的填寫作為永久性質保資料保存。
本課程是在《公路工程概論》、《公路工程原材料檢測》、《公路工程測量》、《公路工程路基施工》后開設,為《公路工程養護》頂崗實習打基礎。
2.典型工作任務描述
施工員從項目總工程師處領取施工圖紙及工作任務。施工員依照省廳標準化工地的相關要求,根據工程特性,完成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根據規范、圖紙要求進行工程量復核、施工技術交底工作并完成施工技術交底記錄表填寫;根據規范和設計要求進行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試驗路段施工,及時進行數據分析,編寫總結報告,上報項目總工,監理審核通過后才能正式開工。施工員根據試驗段施工結果組織工程人員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正式施工時做好施工現場管理,正確、及時填寫分項工程施工用表,檢驗分項工程各檢查項目是否符合施工技術規范、施工圖紙、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分項工程完成后組織施工自檢,符合要求后上報監理開展中間交工驗收工作,合格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
3.建議學習情境
主要從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熱拌瀝青混合料橋面鋪裝面層施工三個大情景。依照省廳標準化工地的相關要求,根據工程特性,完成施工前的準備工作;能根據規范、圖紙要求進行工程量復核、施工技術交底工作并完成施工技術交底記錄表填寫;能根據路面施工技術規范及檢驗標準等文件要求能進行路基交工驗收工作;能進行試驗路段施工,編寫總結報告;能依據設計和規范要求,組織現場施工,進行現場管理;能根據試驗段要求進行施工過程中質量、進度、費用、安全、環保控制,施工后的各項質量檢驗工作;能根據規范要求對分項工程進行交工驗收工作。
4.授課基本要求
授課教師具有公路工程施工的實踐經驗,并且具有相應教學經驗的路橋專業教師。教學硬件環境基本要求:
(1)多媒體教學設備一套。
(2)項目教室1間(配有學生用電腦)。
(3)能實施相關施工技術的實訓場地(瀝青、水泥路面各一段)。
(4)公路施工實訓項目設施設備配備詳見附件。
四、結論
1.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典型性工作任務內容
遵照企業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原則,將公路路面施工中比較復雜的大型任務按照工作流程順序分解為若干個典型性工作任務,深入企業調查,進行實踐專家訪談,調查典型工作任務詳細描述,按照企業工作流程分解出多個可進行實訓操作的可行性學習目標。
2.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涵蓋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按照企業行業標準制定更為嚴格的“三階段式目標”,每個任務都嚴格按照目標要求制定和執行,課前布置任務預習填寫工作頁,按工作流程查閱多種規范和工具(方法能力),提出疑問,課堂中老師引入工程施工多種動畫、視頻、圖片、實物,以企業工作流程形式模擬施工工藝,課堂中轉換角色進行工作流程可行性評價,互相討論成果,提高學生社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建立虛擬企業,課程實施視覺創新。
4.建立課程開發和實施一體化評價系統,提高實用性。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開發基礎上,更加精細典型任務描述,增加課程評價各種評價記錄和考核方案,跟蹤課程實施情況。采用案例法(1~3個班)和實驗班制度,對多個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課程實施評價,用調查問卷、訪談記錄法分析學生的學情、目標、過程、學生成績,從開發和實施進行一體化的跟蹤研究,適時調整方案糾偏,提高課程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單光炎.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管理實施細則第一分冊 工地建設標準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2]單光炎.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管理實施細則第三分冊 路面工程施工標準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3]顏東鋒.公路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參考范本[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4]付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JTG/T F30-201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5]沙慶林.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 F20-2015)[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6]王美寬.路基路面施工技術[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3.
[7]沈金安,李福普,陳景.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8]夏連學.路面施工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9]韋生根.公路路面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10]姜大源.論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研究[J].江蘇: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1):1-6.
[11]孫久民.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公路工程造價課程開發研究與探索[J].北京: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14):75-77.
[12]李艷梅.基于工作過程的公路施工組織與管理課程開發[J].遼寧:遼寧高職學報,2012,14(8):67-69.
[13]張倫超.基于工作過程項目化課程開發實踐[J].安徽:滁州職業技術學院,2013,12(3):31-33.
[14]趙志群.職業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及課程開發[J].江蘇: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