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霞
摘 要:核心素養的落實涉及到多個方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學實踐環節,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設計來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以達到發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為目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乙酸;教學設計
一、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界定“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發布。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生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化學學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現了學生通過化學課程學習形成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五個維度。五項素養立足高中生的化學學習過程,各有側重,相輔相成。上述素養將化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化學思想觀念的建構、科學探究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為一體,形成完整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
二、基于發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
核心素養的落實涉及到多個方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學實踐環節,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設計來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著力從教學情境、問題設計、學習方式等多方面入手,以達到發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為目的。本文以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酸”為例分析說明。
1.情境導入
【圖片展示】家鄉各種成品醋的圖片。(設計意圖:通過家鄉各種成品醋的圖片,讓學生感知化學核心素養中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師】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
2.乙酸的物理性質
【展示】顏色、氣味、狀態、熔、沸點、揮發性、溶解性并傳看冰醋酸。(設計意圖:通過實物展示,充分體現了新課標“關注學生情感體驗”的理念。體現了化學學科的魅力)
【師】給出乙酸分子式通過乙醇的學習學生知道了C、H、O原子的成鍵特點。
【生】根據課前準備的用橡皮泥制成的各原子及長度有別的小混子,分組協作拼接乙酸的球棍模型。
【師】展示乙酸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設計意圖:由學生較熟悉的乙醇模型拼接對比到乙酸結構的學習,加深了對有機物中原子成鍵特點的認識,發展了學生的“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
3.乙酸的分子結構
【提問】結構決定性質,乙酸分子中的羧基決定著乙酸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展示】生活中有用食醋來除水垢的經驗,體現了乙酸具有酸性,各小組充分利用眼前的儀器和藥品,設計出實驗來證明乙酸具有酸性。(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實驗方案設計與實施能力,提高了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素養)
4.乙酸的化學性質
【師】炒菜、做魚時加點醋再加點酒,會使菜更香魚無腥,這是什么原理?…那是醋中的乙酸和酒中的乙醇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一種有水果香味的有機物乙酸乙酯,這個反應叫酯化反應,可常溫下,乙酸與乙醇反應很慢,在給定試劑的前提下,怎樣加快反應速率?(設計意圖:在學生原認知基礎上有效提問,既鞏固了舊的知識又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實驗演示】酯化反應,提問對于這個實驗,你能提出哪些問題,相應給出解釋。(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提問】根據乙酸與乙醇反應生成的產物來看,其脫水方式是怎樣的。
【生】根據課前準備的用橡皮泥制成的乙酸模型和乙醇模型,分組協作開展模型探究活動。小組成員代表上臺展示。(設計意圖:通過模型探究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提高了學生“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學科素養)
【師】Flash動畫展示酯化反應的實質。(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直觀化的分析,加深了學生對酯化反應實質的理解)
5.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師】提出一些與本節內容有關聯系生產、生活等知識的練習。(設計意圖: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素養)
三、教學反思
本節課各個環節的教學都使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得以落實,今天的教育更要關注學生的學,要把學生看成一個個“鮮活的人”,而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本節課分組實驗與演示實驗相結合,突出化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模型探究,不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本人會以此為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組織教學活動的駕馭能力,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核心素養的落實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