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摘要:從長遠來說,保證教育公平是推進社會公平的根本手段,所以,面對我國教育資源分布失衡的現狀,教育相關部門充分的認識到了教育信息化對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意義。抓住教育信息化這一抓手,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小學語文老師責無旁貸。鑒于此,本文理論聯系實際,就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應用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分析,旨在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來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育公平的順利實現。
關鍵詞:多媒體信息技術;教育公平;小學語文;有效應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重點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基礎建設,縮小城鄉數字化差距”“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觀點,而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城鄉教育教學差距的縮小,開放式教學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都是教育公平的具體體現。而對于小學語文這一學科來說,是學生學習其他一切知識的基礎和前提,涵蓋的內容又比較豐富,需要學生涉獵的知識點又比較多,單靠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加強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融合的程度,以此來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需要我么一線教師努力完成的任務之一。
一、創設多媒體情境,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通過課堂觀察發現,很多語文課堂中往往都是學習好、活潑好動、與老師關系好、性格活躍的學生在回答問題,受到老師的關注和表揚,而調皮搗蛋、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不受歡迎,不僅老師不是很喜歡他們,不太關注他們,同學們也不愿意和他們交朋友,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也不夠高,學習成績也不好,久而久之,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態勢,而這就是一種教育不公平的體現。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多媒體情境,通過特定的情境充分的激發每一位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等多重感官,以此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學習,并能夠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就能夠很好的擺脫這一教學現狀,這樣一來,就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實現,促進小學生實現均衡發展。
例如,我在教學《春》這篇文章時,就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充滿生機的春的畫面,并與落葉紛飛的秋的畫面和白雪紛飛的冬的畫面進行對比,以此來激發每一位學生渴望春天到來的欲望,伴隨著《春天在哪里》曲子的播放我們進入到了文章內容的學習,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來,實現了教育公平的畫面。
二、設計微視頻,解決重難知識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設計和應用微視頻,是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進行深度融合的具體體現,同時也能夠讓每一位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來確定視頻內容播放的時間和次數,這樣一來,改變了小學語文教學“一刀切”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實現個性的發展,而這也是信息技術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
例如《憶江南》這首詞時,就制作了微視頻。在視頻中我重點展示了不同方法翻譯和記憶這首詞的方法,并給出了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設計了基礎、有難度、高難度的習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去看視頻、記這首詞,并做相應的練習題,這樣一來,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能力水平上有所提升,實現了教育公平。
三、構建網絡評價系統,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網絡評價系統的構建就是讓教師借助網絡技術和設備來建立屬于班級自己的網絡交流系統,從而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二課堂”,在這一課堂中,不論是任何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學習知識,發表意見和想法,獲取更多的語文學習咨詢和信息,而教師也能夠利用網絡及時的給學生的行為作出評價,這不僅是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深入融合的具體體現,同時也能夠提升每一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更趨于公平的基礎上,也能夠很好的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
例如,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就為我們班級建立了網絡評價系統,并建立了QQ群、微信群,在網絡評價系統和QQ群、微信群里我都會根據學生最近學習的內容來適當的補充一些網絡咨詢和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并建立了“我對自己的評價”“學生對我說”“老師寄語”等多個板塊來實現時時評價,以此來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習評價的公開、公正程度,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促進其學習主動性的提高。
總的來說,教育公平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而我國又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公平的國家,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當今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新時代,我們一線語文教師為了確保語文教學能夠盡可能的實現公平,就需要加強對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的程度,確保其能夠與其他的教學方法進行深度的融合,從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給每一位學生展示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平臺,促進學生實現全面而個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J]. 學周刊,2015(09):74-75.
[2]王宗赟.小學語文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課程資源的實踐與問題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2016(1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