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琳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也越來越被教育者所重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有利于幫助教師優化教學策略,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數學課堂效率。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了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旨在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導圖;數學思維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全新的數學工具和思維工具,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和記憶,在提升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小學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整理和綜合,使學生理解各個模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如何利用思維導圖開展小學數學教學。
一、利用思維導圖優化知識結構,提升知識整理能力
小學數學的教材內容在知識的體現上呈現出不斷縱向加深、環環相扣的特點,各個年級階段的數學知識既有聯系又有差異,但是主要的側重點卻不同,這就給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了避免使學生在學習完某一單元或者整本教材后產生知識點脈絡凌亂的現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思維導圖教學的模式。通過利用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整理和綜合,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脈絡,從而引導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具有一個網絡體系,從而形成一定的知識整理能力。
例如,在復習小學數學有關 “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公式”的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圖形的面積公式,提升知識整理能力。教師可以將不同的圖形展示給學生,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平行四邊形等,然后引導學生回憶這幾種圖形周長和面積的推理過程和計算公式。緊接著按照周長分類,將這幾種圖形的之間的聯系用箭頭相連接,然后標注出不同形狀圖形的周長計算公式。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教師的思維導圖設計,按照面積的分類自己將這幾種圖形聯系起來,從而增強學生對于這幾種平面圖形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知識整理能力。
二、利用思維導圖分析實際問題,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構建解題思路,深化學生對題目的理解,把握題目已知條件之間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解題思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升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混合運算”一節的知識時,有這樣一道例題:全班分為是哪個興趣小組,其中書法小組是繪畫小組的1/3,音樂小組是書法小組的3/4,那么請問音樂小組的人數為多少?
為了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解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分析題目已知條件和各個條件之間的關系,通過明確問題、拆解問題、解決拆解的問題這三步來幫助學生根據思維導圖中的邏輯關系,來確定解題的思路,進而提升解題速度和解題效率,同時這也為學生的解題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從而有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思維導圖具化抽象知識,提升抽象思維能力
數學學科的邏輯性非常強,盡管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并非高深難懂,但是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和本質特點依舊很強,許多數學知識還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小學生而言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明確數學定理和數學公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開展教學,從而幫助學生明確教學邏輯,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例如,在復習小學數學有關“數的認識”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復習在小學階段學習到的各種數,首先教師將“數”比作一棵大樹,然后從底部向上生長,按照順序首先是整數、小數、分數以及百分數為主要的枝干,然后再將整數分為正整數、負整數和0。按照這樣的邏輯幫助學生將零碎而抽象的數學概念整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嚴謹的數學體系,最終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四、利用思維導圖開展合作學習,提升合作學習能力
合作教學是教學中的常用教學模式,將思維導圖與合作教學相聯系,有助于加強小組之間的合作,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布置一個學習任務,然后讓小組之間利用思維導圖將對知識的理解整理出來,之后讓學生對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解釋,并討論思維導圖中各個概念的具體含義及各個概念間的關系,從而來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科學合理地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理能力,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這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茆婷.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148-149.
[2]于嘉文.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實踐研究[D].沈陽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