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清
【摘要】當今時代是個開放的、多元化的時代,人民的物質和精神追求日趨提升,在這樣大的背景下,世界的經濟、科技發展變化巨大,可見現在乃至以后的世界只會聯系的越來越密切。世界各國互聯互通少不了需要進行交流,數學作為一門國際通用的學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是相當重要的。近些年來,學習數學的熱情高漲,家長們意識到了自身數學的不足,所以對小學生子女的數學學習尤為關注。由于之前的統一授課的模式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不理想,所以就出現了反思能力培養教學的一種模式,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不同的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程度不一致,錯誤點程度也不相同,如果不進行反思,很難得到進步。在一個人整個人生中所在的階段學習初期占據重要地位,在這一階段如果采用了正確的反思學習方式,那么對其一生是有利而無一害的。所以說反思能力培養在小學數學學科的實行是大勢所趨。本文主要針對反思能力培養教學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實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反思能力培養 小學數學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132-02
前言
根據每個學生個人的學習狀態的不同,制定反思能力培養模式的教學計劃,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充分發現自己的錯誤點來補充學習,避免錯誤不被發現,鑄成大錯。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與學習漏洞不一致,適用的學習內容以及自身的側重點也不相同,通過反思能力培養的方法在教學中,可以實現問題鎖定,逐一破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讓每一位學生按照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有條不紊的提升數學能力水平。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老師教學缺乏針對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不一致,老師大多按照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愛出錯的問題的方式來進行授課。雖說居中為宜,但是其實這種方式對于能力強的學生他們可能會出現溜號、不認真聽講的結果,而對于能力較低一些的學生,他們可能會跟不上,以至于有抵觸心理。
(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強
而且小學是剛開始進入學習時期,喜歡玩是學生天性,他們是一張白紙,而且雖然會對事物產生新奇,但是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所有學生一同接受知識,有的學生感興趣接受的快,有的不感興趣不想接受,而最終感興趣的成績好受到表揚,他們會更感興趣;而不感興趣的學生則有可能就此厭惡學習,形成惡性循環。在教學中實施反思能力培養,按照每位學生不同的錯誤問題條件以及優缺點,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對學習越來越有興趣,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繼續學習,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三)學生溝通交流能力不強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知識能力水平不一致,很多情況下,老師提出問題,知道答案的同學容易搶答,而不知道答案的同學可能會覺得自己知識欠缺而感到自卑,不好意思去問為什么,從而形成知識缺口。知識和思想只有經過反思才能牢記于心,而且討論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遠比答案重要。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老師上課應該更有針對性
可以采用反思能力培養教學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培養,因為反思的問題進行匯總,老師可以清楚的指導每個學生的具體反思的錯誤,所以直接按照適用于這些學生的反思錯誤問題匯總教學大綱來進行備課,能力強的一層,就可以多討論開放學生的思維;能力稍弱的一層,老師可以多啟發同學,讓同學們找到學習的樂趣。這種模式不但使老師的備課變得方便,而且學生也更加容易接受。
(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課堂之中由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比較有限。所以他們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容易發生慌亂,煩躁的心情。所以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之中,老師要對其進行常規模擬考試,這樣能夠提高他們的考試心態,使學生保持良好的知識梳理能力,并且能夠通過自身努力解決問題,明確自身的不足。
(三)根據問題分類反思
老師應該按照自己所在層級的學生教學能力水平來進行備課以及作業的安排。比如傳授知識方面,對于低層級的班級學生老師需帶領學生完成教學,并可以適當留一些簡單的書本上的作業讓學生學習,而不要直接讓學生去做較難的課外練習,循序漸進,讓學生向更高層級跨越;對于高層級的班級學生,老師布置任務時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復雜,需要根據實際每個學生反思情況進行調整,可以適當進行一些課外知識的延伸,不局限于書本知識,可逐步提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數學的應用。
結語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會出現很多困難與挑戰,只有認真對待這些問題,并且為其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才能提升小學生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老師是一個人學生時期的領路人,所以一定要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教學內容,靠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改變教學形式,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細心培育每一位學子,使其正向生長。
參考文獻:
[1]翟曉蘋.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J]. 小品文選刊,2016.
[2]盛萬英.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相關問題探討[J]. 祖國,2017.
[3]張偉.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新課程(小學), 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