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
摘 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欣賞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從當前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現狀來看,美術欣賞的教學效果一般,想要提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需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式,進而提升小學生的審美,發揮美術欣賞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策略方法
美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應用得越來越廣泛,為此,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具備健康的審美價值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欣賞教學,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審美能力。
一、做好課前準備,注重文化情境
通常情況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是通過自身的講解來讓學生了解所欣賞的藝術作品,這些藝術作品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較大的差距,學生在欣賞和理解上往往存在一定的難度,而且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為此,其學習效率也就比較低。在學習中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習效率,欣賞教學也是如此,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充分激發欣賞的熱情,才能加深學生的體驗。面對與生活經驗距離較遠的藝術品,教師要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課下搜集有關要欣賞的作品的資料,讓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創作背景、年代以及創作者的心理活動有一定的了解,縮短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的距離,進而提升課堂效率。
以浙美版小學六年級《徐悲鴻與奔馬》這一課內容為例,在開展這一教學內容之前,教師可安排學生課下搜集有關徐悲鴻的奔馬系列圖的資料,并了解其創作背景。通過提前的準備工作,可以讓學生對作品欣賞變得更加主動,進而提升學生作品欣賞的興趣。
二、進行角色轉換,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我國的美術藝術作品底蘊豐厚,但由于創作年代、地域、種族的差異,藝術作品存在一定的多元化,學生在欣賞時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理解其中的內涵,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角色的轉換。以浙美版五年級《木版年畫》為例,這一課程目標是讓學生通過版畫的欣賞和制作實踐,建立對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認同感和熱愛之情。學生在欣賞完木版年畫之后,要讓學生自己進行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對木版年畫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通過角色的轉換,可以讓學生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種形式的活動,可以加深學生欣賞的興趣和動力,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藝術感受。
三、提倡多感官體驗,提升學生的自主欣賞能力
新課標要求美術教學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教學中也要重視學生的切身感受,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眾所周知,在欣賞教學中主要是憑借視覺感受,但僅僅依靠視覺體驗往往是不夠的,還需要輔以多感官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視覺審美。例如,以浙美版《皮影》這一教學內容為例,皮影是音樂、美術、戲劇等融為一體的藝術。學生在欣賞這一作品時,僅僅依靠視覺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在視覺欣賞了“皮影”之后,教師還要讓學生欣賞一段皮影戲表演,讓學生感知皮影戲的戲曲唱腔。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表演皮影戲,實際參與到其中,進而提升學生的體驗。通過這種多感官的體驗,學生的學習情趣能夠被充分地調動起來,進而提升欣賞的水平。
四、實現賞畫結合,充分發揮美術欣賞的功能
傳統的美術欣賞教學都是以口頭講解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參與性較低,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比較淺顯,為此,想要提升美術欣賞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中要適當地采取一些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如寫寫、畫畫等,通過多種渠道來延伸教學內容,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浙美版《中國民間玩具》為例,學生對這些作品有著較強的興趣,也會想根據作品自己創作,這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并為學生提供機會,進行大膽的嘗試,學生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對藝術作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避免了紙上談兵的教學弊端。
總而言之,美術欣賞作為美術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美術欣賞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藝術修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美術欣賞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巖.增強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趣味性的實踐探索[J].中華少年,2018(13):104.
[2]孫代遠.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