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春花
摘 要:學科教學是一種雙邊性的活動,那么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應該緊密地聯系起來。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如何激發課堂教學的實用性、趣味性是學生能否喜歡語文學科的關鍵。語言文字是一種特殊的符號,而通過這些符號的組合可以再生出很多意境和情感。同樣的,圖形也是一種符號,一種語言。而將文字語言和圖形語言相結合,可以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從“思維導圖”的角度入手,闡述如何使用該策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
“思維導圖”在實際的生活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大家對此都不陌生。眾所周知,“思維導圖”是心智體現的一種形式,它可以由一個節點發散至另一個節點,是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好材料。用“頭腦風暴”這種方法進行無限制的聯想和想象,以達到豐富答案和方法的目的。在學科教學中,“思維導圖”策略應用于多種學科,其成就在語文學科中尤為突出。本文通過該策略的遷移和整合,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使用方法,意在指導學生更全面地參與教學。
一、“思維導圖”是疏通文章大意的好幫手
“思維導圖”的適用性好,原因是它基本可以涵蓋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階段。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以生字的學習為主,但是要多讀少寫。而這個階段的語文教材,文本長度較短,難度較低,如何創造性地完成閱讀,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記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思維導圖”策略從學生的自主性出發,在該階段,學生對漢字的掌握不多,但是有較好的想象力,也喜歡用彩色畫筆畫出內心世界。在這樣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策略進行文本閱讀,就增添了許多趣味。到了中年級段,教材文本的長度增加,難度增強,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策略能夠促使他們快速理清文本結構。以《一路花香》為例,文中主要講了水罐和挑水工的故事,以水罐為“思維導圖”中的第一主節點,學生不難看出可以分成兩個新節點——好水罐和破水罐,進而由這兩個水罐聯想到挑水工是如何挑水,出現第三個節點——挑水工。與此同時,因為好水罐和破水罐不同,又可以分別創設新的節點,比如好水罐的驕傲,破水罐的自責,從而進一步分析為什么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等。通過這樣層層遞進,不斷發散出多個節點,文章大意變得簡潔而明了。特別是在這篇課文里運用這種“思維導圖”策略,學生也能夠更直觀地看出來好水罐和破水罐之間形成的對比,更能夠突出文章的主題。到了第三學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更加完善,此時,語文教學的目標已經向學生的審美、批判情感發展,教材中所設置的材料也更有深度。面對一些長難類課文,有些已經不是通過一次閱讀就能夠理清文章大意的。這個時候,借助“思維導圖”策略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文本脈絡,另一方面也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符合該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例如在《早》這篇課文里,作者在寫訪問“三味書屋”時內容很豐富,除了明確指令上的地點的轉換,文本中對于節點的構想也很全面。如果運用“思維導圖”策略,那么例如“魯迅”“壽鏡吾”“臘梅花”“珍惜時間”等這樣的節點便能夠很好地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也更容易讓學生梳理清楚文意,理解中心。
二、用“思維導圖”給習作打好“框架”
“思維導圖”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益處不勝枚舉,同時它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也大有裨益。在小學階段,如何寫作文是絕大多數學生的難題。為了攻克這個難題,教師也是挖空心思想出了很多應對的方式。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那么要想指導學生寫好作文,首先要清楚學生為什么寫不好作文。縱觀整個小學習作階段,學生寫作文并沒有太多的條理,多數是即興而發,想到什么寫什么,想到哪里寫到哪里。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這樣的寫作習慣也無可厚非,但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習作教學自然有它固定的要求。這就像我們倘若想寫書信就應該遵守書信的格式,想寫考場作文就要遵守考試的要求。那么如何讓學生的習作豐滿起來,是和素質教育并駕齊驅同樣重要的內容。“思維導圖”策略無疑讓學生在進行寫作之前就做到了“心中有丘壑”。唯有如此,才能筆走如飛,胸有成竹。教師在執教習作《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師》時便充分使用了“思維導圖”策略。這是一篇五年級的習作練習,在這次的習作要求中,已經給學生列出了提示,啟發學生在寫這位老師的時候,可以從“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方面入手。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次習作的難度不大,但是想要寫得生動豐滿還需要認真思考對策。為了防止學生寫出來的人物千篇一律,沒有特點,缺乏生氣,教師指導學生用“思維導圖”策略先打好習作的“框架”,即你想寫這位老師,就要明白你為什么寫這個而不是寫那個,你想要寫的這位老師又有什么不同之處?是因為他的外貌獨特?還是他性格與眾不同?又或者是他的教育方法讓人稱贊?帶著這些問題,“思維導圖”的主節點自然而然便是這位老師,而從這個主節點上出現的第一級分支也就奠定了整篇文章的大框架。繼續進行的節點分支,就像是大樹的枝枝丫丫,而相應的文章的內容也就更加豐富,整個“思維導圖”的大樹變得郁郁蔥蔥,學生的習作也就有血有肉。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因其自身的靈活性、創造性、不確定性始終能讓學生對其產生長足的興趣。這既來自學生對“新”東西的追求,又能夠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訓練思維。“思維導圖”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有其鮮活的生命力。如果能將其作為教學常態,一定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有較大幫助。
參考文獻:
[1]鄒彩蘭.游戲化,讓小學語文教學更加精彩[J].語文學刊,2014(19).
[2]王紅敏.翻轉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信息技術,201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