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方位普及,作為基礎課程之一的數學課程也備受重視。在小學課程中,學生不僅僅要通過在課堂上接受知識傳遞,還要在學習后多交流合作,學會合作,在教師的正確指引下,明確合作的作用,用多個思想來解決難題,更全面地看待事物。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爛筆頭不如多交流,交流能使人能從多個角度理解事物。通過實踐探索,尋求促使學生實現合作共贏的科學方法,以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交流;應用策略
合作與交流無疑是學習中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手段。學生先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獨特想法之后,再通過合作交流,找到自己想法的不足和優點,對不足進行完善,對優點進行加強,使自己的想法不斷得到完善和成熟。在探討中進步,在高效的數學氛圍中學習,學生會更愿意主動地參與其中,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完善學習內容。教師也要搜集適合學生交流合作的方案,及時應用在教學中,以下是總結的相關經驗策略。
一、組建科學的學習團隊
在數學學習中,教師要對小學生進行科學的分配,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建立目的明確、學習水平合理的學習小組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學生學習能力、知識水平等都因為個別原因而參差不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潛力和學習品行等,科學地按照學生的綜合水平來進行分組學習。尤其是不能僅僅將暫時的學習成績當作分配標準,暫時的學習成績說明不了一切,如果僅憑成績分配小組,極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能使學生產生不必要的自卑、不自信的想法,這樣對后進生來說是極為不利、不公平的,每一個學生都值得教師去平等對待。[1]
而分完學習小組以后,就是根據人數、教室內的位置進行角色分配和排列位置。小組人數一般可以控制在四到六人,通過學生最近的學習水平和思想品德選出相對小組內部人員來說最有責任心的、最有領導力的組長,再選出一位輔助組長的副組長,代表集體討論成果的發言人,以更好地進行協作組內成員的學習交流工作。小組成員要坐在一起,分兩排前后排列,需要進行討論時,直接進行討論即可。同時,教師也要對這種分組情況進行長期的觀察,觀察該小組的分配是否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及時發現問題,必要的話進行調整分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及時擺正學生的學習軌跡,確保小組討論是有效果的,是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的。
二、給予合適的討論內容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是一個引導者,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的引導方向很大程度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向。教師在給予學生討論議題時也要格外注意,要根據學生的學識能力和知識水平,設計既符合教材內容又能鍛煉學生數學能力、開發學生數學思維的題材。
如果給予學生的討論題材過于專業化,難度系數較大,學生的討論便會無目的、無方向,討論氛圍也會冷清無味,小組討論的學習成效大大下降。而如果給予的題目過于簡單,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不僅讓學生體會不到討論合作學習的樂趣,反而會以題目過于簡單為由,出現開小差、玩鬧等行為,影響課堂秩序,也影響教師教學工作。所以說,一定要選擇難度系數適合,符合學生知識水平的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的數學議題,供學生討論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討論中使自己的思維得到解放。“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還是一人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以后每個人就有兩個思想”。交流即是在交換思想,通過交流,讓不同的思維碰撞出火花,給予學生新的啟發,也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從量變晉升為質變。
三、加強合作性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支配人的一大主要媒介,良好思想情感的接觸會使雙方更好地往來,使關系得到鞏固。對于未經人事的小學生來說,建立良好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對學習具有一定難度的數學科目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師與學生思想情感交流穩固而和諧,學生在課堂上就會非常配合教師工作,聽從教師安排,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如果學生與學生的思想情感交流狀況也很和諧,學生之間的矛盾也會少很多,合作交流時也會更加主動。不論是學生小組間的交流討論,還是個人的交際交流,都是建立在思想情感基礎上的,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方面都不夠成熟,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及團隊協作精神,并將其正確應用到學習中,促使數學的合作交流學習更好地展開,加強對學生數學能力的開發。
合作與交流對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通過交流協作,可以解決很多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而對于小學數學來說,讓學生與自己的同齡人之間互相交流學習,更有利于使得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合作交流的技能和團隊意識,充分發揮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參考文獻:
白露.怎樣培養小學數學教學的合作與交流[J].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7(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