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軍
摘 要:到目前為止,我國的新課程改革還處于探索階段,其中情境教學的出現,為各學科教學改革的實現指明了新的方向。但是,就當前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受教師專業素養的限制,情境教學的實現受到了諸多的限制。在情境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就如何開展小學體育情境教學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體育;情境教學;教學對策;課堂導入
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實施情境教學,要求教師立足教學所需和學生的體育發展實際情況,采取多樣化的手段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體育參與積極性,使其在情境體驗的過程中既能獲得有價值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又能享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從而促進其體育能力的發展。既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有著如此價值,那么,我們要如何發揮自身專業素養的作用,有效地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呢?我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根據教學流程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
一、在課堂導入階段創設教學情境
導入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起始環節,倘若教師能在該階段就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會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提升教學質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平時是較為活潑的,往往會在看到新奇有趣的時候,不自覺地對其產生向往之情,并產生參與其中的欲望。對此,在導入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發展特點,立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多樣的極具趣味性的情境,借此使學生在情境的驅使下,既能產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興趣,又能對新知內容產生感性的認知,為其有效發展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以“障礙跑”為例,在傳統的小學體育課堂導入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在傳統的教學理念的驅使下,往往采取熱身活動直接引導學生進入活動狀態。在長期機械的跑、跳過程中,不少學生會對體育學習失去興趣。而且,在這樣的活動參與過程中,學生很難知道本節課要學習哪些知識。對此,我在導入活動開展中,立足所執教班級學生擁有較強的爆發力和腰力,但耐力不足等特點,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創設了模仿小動物這樣的情境。我利用語言描述的方式引導學生調動其已有的經驗,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有哪些。然后,將喜歡同類小動物的學生放到一個小組中,引導其在小組中模仿小動物是如何行走的。如此情境創設自然會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而且在學生暢所欲言的過程中,還營造出了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學生在模仿小動物行走的過程中,通過兔子跳、小熊走、小松鼠跑等實現了身體鍛煉,一舉多得。
二、在課堂講解階段創設教學情境
知識講解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重中之重。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受教學能力的限制,大部分教師往往在熱身活動之后,直接將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以語言描述的方式講述給學生。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是不發達的,在教師的語言描述下,其是難以對所要學習的知識有深刻理解的,只能依靠教師的技能演練來進行學習了。但是,在這樣的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過程中,不少學生對教師產生了依賴心理,一旦離開教師的指導,就無法自主地進行體育鍛煉。還有一些學生在機械的模仿過程中,對體育學習失去了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在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教師需要在知識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體育參與興趣,使其在積極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有效發展。基于此,我在知識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體育參與興趣,往往以直觀形象的情境來實現教學。仍以“障礙跑”為例,我在基礎知識講述之后,為學生創設了“動物王國運動會”的教學情境:在此次運動會中,我鼓勵學生扮演不同的小動物,并以小組為形式進行障礙跑比賽。在本次的比賽過程中,我在操場上擺放了水盆、沙袋、欄桿等障礙物,引導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穿越“溪流”“大山”等。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依次經過這些障礙物,到達終點與小組中的另一個成員拍手,此隊員繼續重復比賽,直到所有成員完成該任務,用時最少的一組獲勝。如此比賽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可以使其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掌握障礙跑技能,有利于其體育技能的提升。與此同時,學生在比賽中,還可以潛移默化地樹立起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在課堂總結階段創設教學情境
經過一節課激烈的訓練之后,學生往往會感到身體疲勞。為了緩解其身體的疲勞度,我在知識總結環節,往往會利用手機、錄音機等為學生播放一些曲調舒緩的樂曲,引導學生或站、或坐,靜靜聆聽,以此實現身心的放松。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該學科教學的特點,利用不同方式將情境教學應用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在情境體驗中既能獲得有價值的體育知識,又能對體育學習產生興趣,促進其身體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畢忠濤.情境教學在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活動開展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34):157.
[2]王君好.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9):220-221.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