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小學生的寫作素養和認知規律來看,模仿經典文章,提高寫作能力是一種比較科學、有效的途徑。筆者認為,組織學生進行仿寫訓練,不應只是簡單要求學生模仿,而是基于寫作素養發展的需求、規律以及小學生的心智特征、習得規律,有規劃、有設計地組織實施。本文基于這樣的考慮,就語文教師指導小學生仿寫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仿寫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7-0077-02
引 言
寫作是語文重要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語言表達基本素養——但就語文教師來說,可能大多會覺得寫作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目標。因為寫作素養的發展與知識接受不同,并不像教識字、組詞一樣,不是教師說這個字怎么寫、怎么讀,教學目標就基本達成了,而是需要學生接收信息后進行內在的轉化、吸收,變為自己的理解、認知,才能體現在文章創作中。也就是說,寫作素養有很大的自我構建特征,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心智水平、習得規律、寫作素養生成規律為學生搭建最適宜寫作素養自我構建的平臺和條件。
教師從小學生的認知習慣來看,很明顯,他們處于以模仿為主要學習形式的階段——別人說什么,他就模仿說什么;別人穿什么,他也學著這樣打扮;別人怎么書寫,他也嘗試如此書寫……可以看出,模仿是小學生最主要、最有效的學習發展途徑和形式。寫作素養的構建也是如此。教師教學生怎么寫(當然也是必要方法),不如讓他們模仿別人怎么寫,效果會更好。
但是,教師要注意,并不是說要求、安排學生仿寫某些文章,學生的寫作素養就能夠高效提高。怎么仿、仿什么是大多小學生把握不了的,需要教師對其進行規劃、設計,才能使仿寫這種學習行為發揮最佳效用。
下面結合小學語文教學,談幾點指導小學生仿寫文章的有效策略。
一、進行原型積累
不僅寫作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小學生的學科知識技能學習也大多采用模仿這種方式。從其他學科的模仿教學中可以借鑒一些有益的方法或規律——比如書法教學,同樣是模仿,卻有明確的先后次序:一般先讓學生進行描紅訓練,等有一定形制上的基礎后再讓學生臨摹,然后是背帖式模仿,最后是自我創作。
寫作模仿其實也應遵循這樣一個規律,就是讓學生先不進行“創作式”的模仿,而是“積累”,通過摘抄、背誦等方式,將文章中的精彩段落、詞匯或技法原樣“印”到腦子里,形成寫作原型模板——這樣,當他們寫作時,才能快速調動所需要的模板進行模仿式創作——教師不可能在學生每次寫作的時候,都向他們推薦“你可以模仿某篇文章的主題、寫法、修辭”,然后讓學生把那篇文章找出來,鋪在面前進行模仿(這種形態在訓練的時候是正常的,但在創作的時候是不現實的)。所以,大量的、多種類型的原型積累,是組織學生模仿的必要途徑[1]。
摘抄和背誦在內容選擇上有兩種途徑:一是教師指明內容,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感悟自主選擇——前者在小學階段是必須采用的(基于學生的學習力水平),后者則是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也應予以落實。例如,教學《秋天的雨》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將“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在秋雨里頻頻點頭”抄在積累本上,然后提出問題:“你們覺得這篇文章還有哪些精彩的描寫呢?自己挑出來,也記在本子上吧。”
還有一點,就是教師要指導學生對原型進行分類積累,如這是精彩景物描寫,那是經典人物描寫,這是有趣的修辭手法,那是有特色的結構……這樣,學生在調取這些原型時才會思路清晰,按需選用,而不是腦子里一團糨糊。
二、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
在書法訓練中,書法的摹寫訓練一般并不是直接從寫整字開始的,而是先一個筆畫、一個筆畫地練習,等把這些筆畫練習得差不多了,再練習結構章法,然后讓學生進行整字的摹寫練習。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仿寫文章的訓練,其實也應考慮到這個規律。就是小學生一般在剛開始仿寫文章時,很難從宏觀上去把握。特別是對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讓他們在仿寫的同時綜合關注文章的結構、技法、詞匯、主題是很難的。所以,剛開始組織學生仿寫文章時,教師應先指導學生對文章局部進行仿寫,然后根據學生寫作素養、解析文章能力發展情況,逐漸增加復合式仿寫,最后達到仿寫整篇的水平。
例如,《大自然的聲音》這篇文章分別從“風、水、動物”三個方面來描繪大自然的聲音,在技巧上,如果讓學生就某個事物從幾個方面模仿,就相對比較困難,也不容易將所要模仿的內容消化、吸收。所以,教師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段落去仿寫,效果會更好——越是追求“一口吃個胖子”,就越不容易達到預期訓練目標。
三、明晰仿寫方向
就小學生的學習力水平來說,教師如果不加指導地讓他們仿寫,通常他們不能準確分析出仿寫的主要對象——是主要學習文章結構,還是模仿文章修辭?他們沒有太強的分析能力(高年級學生略好些),仿寫行為其實是憑感覺的“照貓畫虎”,往往是“畫虎不成反類犬”。這樣一來,仿寫的訓練效果就比較低。
所以,教師要在組織學生仿寫某篇文章之前,給他們指明要模仿的主要方向(即便是整篇文章的仿寫,也給學生畫出仿寫重點),讓學生在仿寫的時候知道自己練習的內容是什么、重點是什么。
一般來說,就小學寫作教學目標來說,重點有結構、修辭、立意三個方面,其他內容,教師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酌情指導。
例如,《大自然的聲音》這篇文章在結構上就很有特色,是平行結構——仿寫這篇文章時,教師除了讓學生從手法上進行局部仿寫外,還可以讓學生按平行結構來仿寫,將自己要寫的事物提煉出幾個特征,然后分別描寫。
如果想訓練學生的寫作技法,就要根據文章特色,提示學生重點模仿文章的某個段落、句子,將模仿的視角放在局部上。比如,《荷花》這篇文章有個非常有趣的段落,就是作者在描寫景物的基礎上突然自己“跳”了進去,把自己比擬成一朵荷花,進行擬人的體驗性描寫——“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小魚在腳下游過……”——這種物我兩忘的描寫技法,非常值得讓學生學習。教師可以在讓學生仿寫前,提示他們專門創作時使用這種技巧。
還有提煉主題思想方面的仿寫,相對容易組織(幾乎每篇文章都有特定主題思想)。比如《紙的發明》《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是一組贊美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教師可以提示學生,“以一個具體事物說一說我們中華文化的美、中國人的聰明智慧”,使學生寫這些“大主題”文章時,學會從小角度思考。
在讓學生仿寫前,先讓他們明晰方向,是保障仿寫效果的重要抓手。
結 語
綜上所述,從小學生的心智水平、習得規律以及寫作素養構建規律來看,模仿是小學生發展寫作素養有效的訓練方式之一。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仿寫訓練時,不僅是要讓他們去仿,而且要指導和幫助他們仿得有效。
[參考文獻]
華義平.作文要追求真實性與文學性的統一[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14(04):123-125.
作者簡介:周婧(1973.11—),女,江蘇鹽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