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英
摘 要:學習興趣是高中生學習活動的主要驅動力,是高中生展開知識探索活動的源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促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活動中,能夠促使學生更多地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進而促使學生形成一種學習的正循環。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以及高中生的學習特點,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展開教學活動,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高中數學;興趣;自主學習能力
高中數學相對于初中數學而言難度有所提升,而且數學知識本身就比較抽象,其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創造性和抽象概括能力。所以很多高中生對數學產生了畏懼心理,而這種不良的學習情緒又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致使學生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但是如果高中生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學生的感官以及思維就會處于比較活躍的狀態,學生就會在較為愉快的情緒下高效掌握學習內容。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入手,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課堂教學質量。
一、巧設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科學合理的數學問題,猶如平靜湖面上的一粒石子,能夠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能夠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可以在學生的精彩表現處提問。課堂互動中,教師會對學生的精彩回答作出充分的肯定,然而學生的思維活動如何呢?學生是否運用了最簡化的思維策略呢?教師并不知情。因此,教師不妨在學生的精彩表現處提問,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從而促使學生在正確思維的引導下正確且迅速地解決更多問題。如“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課堂互動交流中,當學生理解不等式基本性質1、2、3、4、5、6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不等式相關推論的證明。具體可以是如果a>b>0,c>d>0,那么a/d>b/c是否成立?學生如果說成立,那么學生要如何證明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享他們的性質定理推導過程。
其次,教師可以在學生的錯誤處提問。如果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了差錯,那么教師就要再次展開追問,從而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改正錯誤,并矯正思維。如關于不等式的問題:若a<1,b>1,那么ab0,(a-1)(b-1)<0,ab-a-b+1<0.
二、注重練習,促使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就感
數學科目的學習離不開一定的練習,數學練習的目的是促使學生更好地鞏固和運用知識,所以學生不能為了練習而練習,而是要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遷移,內化知識體系,從而促使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中收獲一定的成就感。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著展開一題多解。一題多解,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靈活運用,能夠促使學生形成發散性的數學思維。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正確解決一道題目的同時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題目變形式的練習。如關于函數的相關問題:已知sina=,且a是第二象限角,求tana。學生可以求出余弦函數,然后正弦函數值除以余弦函數值就是正切函數值。關于以上題目,還可以變形成:已知sina=m(m>0),求tana和sina=m(|m|≤1),求tana。雖然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不是完全相等,但是考核的都是正弦函數以及余弦函數的性質特點。
三、多媒體課件,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高中生由于受之前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思維特點的影響,表現出了明顯的個體差異性。然而高中數學的課堂時間非常有限,教師的精力也非常有限,所以課堂上教師無法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優勢,制作多樣化的課件,從而促使學生展開個性化的學習活動。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運用多媒體課件展開課前預習活動。多媒體課件模式下,教師要呈現清晰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圍繞具體的數學問題展開相應的學習探索,并出示相應的練習題目。如“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某一個一元二次方程為例,總結出其與二次函數以及不等式的聯系和不同之處,從而促使學生經歷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考過程。
其次,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展開知識點的總結歸納。如學生學習過函數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集中呈現正弦函數、余弦函數、正切函數、冪函數的圖象以及性質特點。很多數學題目都是基礎知識的變形,學生只有高效掌握了基礎知識,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總而言之,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是學生展開高效學習活動的重要保障,是創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支撐。因此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師要通過巧設問題、注重練習以及巧用多媒體課件等教學策略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全面培養高中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孫道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7).
[2]陳麗鴻.核心素養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反思[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9).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