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芯
摘 要:在整個高中現象教學具體實施中,對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屬于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著力提升教學質量的需求,與此同時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幫助學生養成較好的思維形式的需求。圍繞現象教學之中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促進的討論和研究。
關鍵詞:現象教學;主體意識;高中數學
在高中現象教學之中不難發現,諸多學生在整個學習中缺少主觀意識,一般的課堂教學方式都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課。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學生也只是將教師講的內容被動接受而已。此種灌輸式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掌握課堂知識,但是學生缺少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主動性以及能力,極大減少了學生對數學的熱愛,也就無法促進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了。如何在現象教學中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促進呢?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思考,以作參考。
一、形式多樣化,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所謂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事實上就是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最直接的動力。只有學生增加對高中數學種種現象教學的興趣才可以讓學生有主動參與的想法,達到培養學生主題參與意識的萌生和發展。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當積極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此才能夠推動學生主體意識,最終構建起高效高中數學學習課堂。
比如蘇教版必修一《分段函數》知識點的學習,教師可以將和知識有關聯的歷史故事帶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也可以運用理論和實際相聯系的辦法。教師可以將分段函數和買西瓜實際生活經驗相聯系。在課上,教師引導:大夏天學生都想要吃西瓜消暑,對嗎?那么,今天老師就帶著你們看看買西瓜的故事。麗麗買西瓜,價格標簽上寫著購買6斤以下0.4元/斤,買6~9斤則是0.5元/斤,買9斤以上則是0.6元/斤。麗麗買了個瓜,老板要求他付5.1元。那么在此情境之下,麗麗是多給了錢還是少給了錢?這樣的故事創設生活情境能夠讓興趣作為推動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潛移默化之中養成學生主體參與意識。
積極采用多種形式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此才可以讓學生以學習興趣為動力,促進其學習主體意識的發展,實現現象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生動化,加深學生知識理解
如今是網絡信息化時代,信息化運用在諸多領域,教育也不例外。在高中課堂教學之中過往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并不是適用于現象教學之中,應當讓傳統無味的教學內容活起來,充分以直觀且有趣的形象呈現在學生面前。此種教學形式在高中數學現象教學之中運用能夠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實現課堂效率的提升,而最終有效達到事半功倍。
比如蘇教版必修一《空間幾何體》的教學,過往教師只是在黑板上描繪出空間幾何體的某一個側面,而以此讓學生根據這平面幾何想象立體的樣子。但是教師運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就能夠積極為學生在課堂上呈現具體且生動的立體形象,而后達到助力學生掌握種種空間幾何體結構特性的教學目的,真切感受到三維空間,在腦海中形成直觀的知識記憶。
教學生動化,能夠以直觀形象的樣子為學生呈現知識,尤其是立體幾何知識比較抽象,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等創設良好的條件,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學生主動化,推動學生合作交流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在創造,就是要求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透過實踐創造和取得數學知識。一旦學生對于某一問題在認知上出現模糊,需要多維度展開闡明的時候,教師應當將問題歸給學生,讓他們能夠自由地展開討論,彼此合作交流,最終實現數學概念或者是數學思想的升華,積極讓學生在詳盡的操作活動中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展開協作交流。
比如蘇教版選修一《雙曲線》定義教學,應當運用實物拉鏈或者是幾何畫板將雙曲線畫出來,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感性的清楚認知,而后問題引導:如何對雙曲線進行定義呢?師生激烈討論,各說各的想法,一同交流。有的會說兩個頂點的距離的差和同一個常數的點的軌跡就是雙曲線,也有學生會說到兩個定點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和同一個常數的點的軌跡叫做雙曲線。還有的學生會提出反對,表示此常數需要比兩個定點的距離要小等。最終,也有學生加以補充和總結:此常數不可以等于零,不然的話就代表著這兩個定點所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了。如此就讓學生在多方討論之下加深了對于雙曲線含義的認識。
學生主動參加討論和交流比教師單純的灌輸有用很多,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協作交流的動力,實現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目的。
總之,在高中數學現象教學中要求教師積極轉換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思維形式,主動且靈活使用教學辦法,綜合運用多媒體技術,深入挖掘和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在極為放松的學習環境之下,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激勵,養成學生的主體意識,增進學習主動性,最終實現學生自我素養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丁蕾.從一類軌跡問題初探高中數學現象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9(8):19-20.
[2]劉燁.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的“懂而不會”現象及實踐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5):86.
[3]徐建東.將“數學問題”還原為“數學現象”的教學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3):52,76.
[4]蘭壽山.把數學問題還原為數學現象:基于活動與體驗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探析[J].高考,2018(32):99.
[5]孟俊.高中數學現象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7(14):95-9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