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音
摘 要:深化小學課程改革,基于核心教學理念,綜合運用語境創設、多媒體微課程等不同方式提升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強化語文核心素養培育成為新時期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為了深入探究如何基于核心教學理念實現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首先對什么是語文核心素養進行界定和闡述;其次,對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式選擇、教學課時安排等問題進行分析;最后,基于核心教學理念,對如何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和培育語文核心素養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教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有效性
深化小學課程改革,全面構建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機制,將課堂作為小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主要基地,通過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成為新時期小學教育關鍵。在當前我國教育體系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主要是依托于學科課堂教學實現的。因此,基于核心素養這一核心理念,衍生出了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而不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則需要依托不同的教學策略。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通過遣詞造句、閱讀、交流、寫作等多維度的、長期的、系統的學習,小學語文作為我國學生語言系統構建和運用的開始階段,有效的核心教學是實現小學生的語言積累、閱讀能力提升的基礎和關鍵。但是,不可否認當前我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教學方式單一、考核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由此可見,在新時期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學生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素養的時代背景下,通過合理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設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選擇以及科學的小學教學內容安排等核心教學理念可以有效地實現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
為了深入探究如何基于核心教學理念實現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本文首先對什么是語文核心素養進行界定和闡述;其次,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式選擇、教學課時安排等問題進行分析;最后,基于核心教學理念對如何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和培育語文核心素養提出政策建議。
一、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是基于我國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提出的背景之下逐漸出現的,主要是指語文教師如何通過遣詞造句、現代文、文言文閱讀、情景教學等不同教學方式提升我國學生綜合運用漢語這門語言的能力。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出打破了長久以來我國語文教育中存在的應試教育只注重語文能力培養的這一問題,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漢語語境的理解和深層次的審美能力。
小學的語文教學作為我國基礎教育中的重要課程和小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積累的重要途徑,從小學生開始接觸語文就實現“語文能力”向“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目標的轉變,從而有效實現我國學生語文應試能力、運用能力的提升以及深層次的漢語審美、意境體會的能力。由此可見,我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內容安排和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應當更加重視小學生漢語語境的創設,利用現代文、古詩詞對比的方式為小學生理解語境、積累語文能力、運用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于語文作為我國應試教育中的重要課程之一,在整個教學體系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語文核心素養等相關概念在教學機制中提出的時間相對較晚,導致我國語文教學從小學到初高中,一直到大學都尚未建立起一個科學、有效的教學機制。而且,由于應試教育的背景,我國語文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欠缺對漢語審美能力的培養。針對小學階段,當前我國語文課堂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育機制不科學
當前,雖然核心素養教育已經在我國教育機制中進行了推廣,但是,針對語文這一學科,我國語文教學和學生的思想都應當進行轉變,突破“語文能力”這一思維的禁錮,轉變小學階段注重拼音、遣詞造句、簡單古詩詞等基礎知識的教學,缺少相應的閱讀能力、語境運用的課程設置和安排的現狀。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育機制不科學直接導致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缺少最基本的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環境,也直接阻礙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提升路徑單一
當前,我國小學生語文教育主要是通過語文教材學習、課下練習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進行考核,小學語文教師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學目標的唯一評價指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學生的語文能力,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主要是通過簡單的課外閱讀、漢語兒歌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但是單一的路徑不利于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應試教育背景下小學階段的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機制不完善
現階段,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識別漢語拼音、掌握盡可能多漢字的能力,并能完成簡單組詞和造句。在應用方面,小學生所能學習到的也僅僅是如何用學到的漢字進行簡單的語義表達。而在如何理解文章含義、古詩詞意境等方面的能力培養不足,小學生無法真正地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四)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目標不明晰、教學重點不突出
新時期新課改要求我國教學轉變傳統的以學生應試能力提升為教學目標的模式,要求我國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但是,在現實的小學語文教學課程設置上,學校還是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欠缺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的舉措,對如何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也沒有設定明晰的教學目標,而核心素養教學目標是否實現,也沒有具體的考核標準,多個方面都影響了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路徑
核心教學理念的提出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內容安排上要遵循因“質”而定的基本原則,首先要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積累能力;其次,語文老師在教學內容安排上需要對文本內容進行篩選,需要在閱讀課上對文本的梗概、場景、人物、意境等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盡可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最后,為了有效地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老師應當以激趣為先,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從而內在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為核心教學理念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針對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認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以及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應當從以下四方面進行加強。
(一)創設情境,搭建有效的漢語學習環境
語文教學從本質上來說是教導學生掌握一門語言的應用能力,這就要求我國小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拼音的正確拼讀、漢字的正確寫法,還需要小學生掌握必要的遣詞造句、理解語境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國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教學情境創設的途徑為學生提供漢語語境理解場景,使學生通過交流體會到同一句話在不同語境中的差別,深入體會漢語這門語言的獨特之處。除此之外,小學教師還應當結合教材內容為小學生設計其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對教材內容進行統一整合,優化教學內容
針對當前我國小學教材存在的固化問題,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針對漢語應用性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整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圖片、情境和詞語結合的方式激發小學生漢語學習的興趣,并加深其對相關知識的掌握。通過教材內容整合實現小學生漢語基礎知識的掌握,并為深層次的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打下基礎。
(三)利用文化對比的方式培養小學生對語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語言感染力和審美情感共鳴需要放置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語文的學習需要將不同的話語放置在相應的情境之中才能體現出真正的含義。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內容安排的過程中注重不同語境的使用,講解不同區域的文化背景,既能開闊小學生的視野,又能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另外,教師在針對不同模塊的語文教材內容教學過程中,需要詳細地講解每一模塊的文化背景和運用語境,使學生了解到該模塊更深層次的內容。
(四)完善和優化“智慧課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一方面,加強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運用,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針對小學生的語文情境對話和多元化的、活潑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制作小學語文教學重點、難點微課程使小學生在課下和業余時間對小學語文內容進行反復學習,通過不斷地鍛煉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周靜.現代漢語教學應立足小學語文教師的實際需要: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現代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建設,2018(35):71-74.
[2]丁莉莉.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和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8(8):77-80.
[3]孫世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成因及解決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20):50-52.
[4]崔京菁,馬寧,余勝泉.基于知識圖譜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及其應用:以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8,28(7):44-50.
[5]陳云宇.“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四學式”混合學習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8(7):111-115,128.
[6]張建國.試論“教學做合一”指導下的“商討教學”:以小學語文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12):41-44.
[7]王瓊武.影響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要素解析[J].教學與管理,2014(23):35-36.
[8]申健強,何芙蓉.淺論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有效性教學的前提條件[J].教學與管理,2008(30):101-102.
[9]姚曉芳.關注核心素養 優化課堂評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3):39-41.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