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地理教學的需求,各學科都積極地進行改革,旨在更好地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初中地理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地理人文素養,幫助學生了解各種自然現象和地形地貌,增加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但由于地理知識涉及面較為廣泛,并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能夠為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就初中地理應用以圖導學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6-0037-02
引? ? 言
地理知識大都能在地圖上得到體現。因此,良好的讀圖能力能幫助學生提升地理學習效率,加強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在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對地理知識的灌輸,常常運用文字進行教學,這就使得地理課堂教學較為枯燥,學生很難對地理產生學習興趣,從而限制了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加強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從而將過于抽象的地理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方便學生更加輕松地對地理知識進行理解,并且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初中地理教學的質量。
一、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首先,教師教學方法單一。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處于主體地位,對學生的教學方法仍是以灌輸為主,要求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提不起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佳[1]。其次,師生之間缺乏互動。由于教師一直給學生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使學生對教師存在畏懼感,不敢與教師進行內心情感的交流,從而導致教師對學生缺乏全面的了解,師生之間有很強的距離感,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最后,教師對地理教學認知不足,常常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將教學設計得過于緊湊,使得學生遇到問題時得不到及時解決,久而久之學生的問題越積越多,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概述
以圖導學教學模式是指利用圖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圖像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直觀地對地理知識進行學習,能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這種圖文并茂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枯燥的教學,為學生營造了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進而促使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升[2]。
以圖導學凸顯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引導者隨時對學生進行指導。以圖導學的應用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灌輸知識的“教學機器”,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機器”,師生之間構建了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同時,以圖導學教學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應用,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通過自主思考和互動協作,對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和解決,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以圖導學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圖文結合啟發思維
圖文結合是“以圖導學”中的重點。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僅僅依靠文字或圖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有效地將兩者結合起來,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輕松地掌握地理知識,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3]。例如,教學《世界第一大洲》一課時,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哪個州是第一大洲,而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世界地圖,在地圖上將各個大洲板塊劃分出來,讓學生進行自主觀看,通過比較學生能輕松地發現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這樣“以圖導學”的教學模式使教學變得更加直觀,不僅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將亞洲的氣候、地形、人口分布等知識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輕松地理解和掌握。因此,利用圖文結合的“以圖導學”教學,對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借助圖像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導入作為教學活動的起始階段,能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4]。教師通過在課堂導入利用“以圖導學”的方式教學,直觀地將地理知識展現出來,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方便了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為接下來的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例如,教學“疆域”相關內容時,由于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包含了諸多知識點。對此,教師可在導入環節利用地圖來展示我國的疆域,讓學生自主了解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等,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加強對我國各省份的認知。然后教師再利用提問的方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例如,教師可以提出:我國最北端的省份是哪個?最南端的省份是哪個?這樣能幫助學生加強對中國地圖的印象,并且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將我國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文化差異等知識穿插其中,能有效地促使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3.開展地理圖片游戲
游戲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因此,教師在“以圖導學”教學中,可將地理圖片游戲融入教學過程中,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在寓教于樂中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進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更好地加強對地理知識的了解[5]。例如,教學“中國的自然資源”一章時,教師可在課前事先準備好相關的地理圖片,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競爭,教師出示圖片,學生進行搶答,看哪個小組答得又快又準,并對學生及時鼓勵和表揚,這樣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再如,在教學“氣候”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不同氣候地區的水果圖片,讓學生在回答的同時,討論不同水果的生長環境及對氣候的要求,從而使學生感受到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以便學生輕松地掌握。
4.結合教材分析圖片
結合教材內容分析圖片是“以圖導學”教學中的有效舉措。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對圖片進行分析,從而通過對圖像的讀取和分析,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土地資源”的時候,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圖片進行分析,了解不同地區土地的使用情況以及城市的分布,從而通過自主思考掌握不同地區的不同作用。“以圖導學”教學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結? ? 語
總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通過應用“以圖導學”,有效地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地理素養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教師要靈活地運用各種形式的圖片,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推動初中地理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井美娟.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方法淺探[J].學周刊,2019(14):68.
劉銳.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方法解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7):125.
申春林.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J].甘肅教育,2017(11):117.
劉亨惠.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以圖導學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名師在線,2016(09):19-20.
王翠芳.以圖導學的教學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12):65
作者簡介:郭瑞倩(1990.5—),女,河北邢臺人,中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