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階段,地理核心素養是由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共同形成的。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整體與部分、共性與個性的關系,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實踐能力,對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教師應立足于實踐課堂,開發出符合學生認知與能力的課程資源,并應用到實踐課堂當中,這樣做才能夠有效地在地理實踐課堂中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課堂資源開發
所謂課堂資源其實就是在地理教學中幫助教師和學生解決問題的物力和人力。課程資源具有具體性、多樣性以及不確定性等多種特征,因此,教師在開發課程資源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教材內容以及自身和學生的需求來開發,這樣才不會感到盲目和無從下手。在高中階段,各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都是教學的主要任務,地理學科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地理教師可以按照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和教學需要來開發地理課程資源并將其利用到實踐課堂當中,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對于促進地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我就以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基礎來談一談高中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一、 區域認知
區域認知是地理核心素養的首要素養。所謂區域認知,就是人對地域系統進行分析、解釋以及預測的能力。在高中階段,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可以對地域進行系統分析、解釋和預測,從而形成從區域視角認識地理現象的能力。那么,基于地域認知素養的課程資源應該如何開發與利用呢?我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地域認知能力,首先要有足夠的地域呈現,然后再在地域呈現的基礎上教會學生系統分析、解釋和預測。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開發大量的網絡地域資源以及生活案例,這樣更有利于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與實踐。
例如:在教學《能源資源的開發》這節課時,由于教材內容有限,沒有足夠的關于地域能源開發的內容,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開發網絡資源的方式來彌補這一內容。如:教師可以通過所開發的網絡資源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現山西煤資源的開發,大慶油田的石油開發、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具體案例,這樣做不僅能幫助學生系統的了解區域特點,還能拓展學生的地理知識面,對于提升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 綜合思維
綜合思維是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地理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在高中地理實踐課堂中,要想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地理實驗。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熱情,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重要的幫助。然而,要想讓學生順利地進行課堂實驗,教師還應該依據實驗內容開發相應的教具和實驗器材,這樣更能保證實驗的效果和精準度。
例如:在教學“海洋日溫差比陸地小”這一知識點時,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我根據實驗需求開發了溫度計、帶夾子的鐵架臺、大功率白熾燈等教學資源來幫助學生進行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首先我和學生把裝有相同體積水和沙子的燒杯放在了鐵架臺的兩側,用大功率的白熾燈把水和沙子加熱到相同的溫度,并記錄。其次,將鐵架臺已到了教室外面的陽光下,觀察升溫過程,并每十分鐘觀察一次溫度計,做下記錄。然后,再把鐵架臺移到教室內,觀察降溫過程,每十分鐘觀察一次溫度計并做記錄。最后,要求學生把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繪成曲線圖,并得出結論。這樣做,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地理探究活動的熱情,還能幫助學生用地理的眼光來看待地理環境,對于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有重要的幫助。
三、 地理實踐
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地理戶外考察、社會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在高中階段,要想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教師可以通過開發校內、外課程資源,帶領學生實地考察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對于增強學生對所處地理環境的認識,和提高實踐能力有重要的幫助。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對校外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呢?我認為,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教學目標,尋找學校周圍的公園、山峰、河流、居民區或者種植區等作為課外資源,也可以設計考察路線,帶領學生整體乘車移動觀察。
例如:在針對《旅游對區域發展的意義》這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的旅游景區進行一次實地調查活動。在這次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先去實地進行考察;其次,制定詳細地調查和考察計劃,如:活動的目標、活動地點、活動方式、活動路線、活動內容等;然后,告訴學生一些調查和考察的注意事項,和需要準備的物品;最后,在家長的同意下帶領學生在周末實施考察。在考察的過程中,學生要分組對景區的氣候、地形、植被、一天之內的人流量等進行詳細的考察,然后寫出分析報告。這樣做是提高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 人地觀念
人地觀念是地理核心素養最核心的價值觀。通過對學生人地觀念素養的培養,可以樹立學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從而培養學生成為一個保護環境、注重生態和諧的現代公民。為了培養學生的人地觀念素養,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影視資源的方式,從情感上引導學生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人地觀念。
例如:在教學《人類與海洋和諧發展》這一課時,為了培養學生的人地觀念,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我為學生播放了紀錄片《海洋》?!逗Q蟆愤@部紀錄片首先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向觀眾呈現了海洋的美麗、生機與活力,然后又展示了人類對海洋的不斷索取、對海洋生物生活環境的破壞之后海洋所遭受的生態危機。通過這部影片,我希望能夠引起學生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并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進而幫助形成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
綜上所述,地理核心素養是高中階段地理教學的關鍵,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我們積極地開發有利于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校內外課程資源,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提高地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欣媛.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包崇貴,張艷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編制[J].教育現代化,2018.
[3]常毅.核心素養視角下的中學生人地觀念培養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許鵬程,福建省泉州市,永春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