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屬于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因此設計和評價作業對教學效果有著明顯的影響。為了使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及評價更具有合理性,本文在進行分析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框架之后,提出有效進行作業設計和評價的措施,使學生可以在完成作業的時候,不斷掌握更多的知識和解題技巧。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作業布置;作業評價;教學反饋
初中數學屬于初中學科當中的重要學科之一,其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許多初中在數學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在學業考試當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對學習結果的重視度過高,而忽略了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因此為了學生的綜合發展,需要注重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并且配套針對性的作業評價,使學生對學習過程更加重視,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一、 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框架
作業屬于初中數學老師依據教學的內容進行選擇學生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合理的作業設計不僅不會給學生形成負擔的感覺,還會使學生感受到作業蘊含的樂趣。如果在設置的時候,沒有遵循作業設計框架,就可能導致學生對作業感到厭煩,影響到學生順利完成所布置的作業,也就使作業的作用無法得到發揮。要使作業設計更加完善,需要設立科學的作業設計框架,全面體現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 內容框架
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不能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增加過多的作業數量,導致教學主題無法完成。一些老師在布置數學作業的時候,常常會使用題海戰術,其認為學生只有經過大量題目的練習,才能使學生熟練解答各種類型的題目,提高學習的效率。并且在選擇題目的時候,也會篩除各種有關公式、概念的基礎類型題目。從整體上來說,這種過于追求高度的作業,容易導致學生的數學基礎不夠穩固,導致學生解題技巧不扎實,在遇到題型變換的時候,就出現解題困難的情況。
(二) 能力框架
一些老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可以增加一定幅度的開放性試題,如“根據所學的知識,這兩個圖形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怎樣進行證明?”等。另外,老師可以讓學生選擇兩組不同的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任意選擇一組。在學生完成之后,老師可以根據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方便接下來進行針對性的學生輔導。并且在進行設計作業的時候,老師需要把握實用性這一要點。作業不能過難,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只有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才能真正使作業發揮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作用。
(三) 情境框架
許多語文老師習慣性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采用抄寫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記憶重要的內容。但是這種方法不適應于數學作業,而且其蘊含的“量化”思維也不符合目前的初中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初中數學作業設計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的內容,還可以適當營造情境,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比如在學習“圓”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進行探究圓和直線之間可能會存在的幾種位置關系。另外也可以讓學生收集家中的立體紙盒,進行制作圓錐體等,這些活動均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 初中數學作業的科學評價措施
(一) 加強當堂評價
在數學老師完成作業設計之后,就需要進行關注作業評價環節。作業可以有效表現學生的學習情況,老師在進行批改作業的時候,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靈活應用知識進行解題的能力、學生學習過程中容易搞混的知識點等。為了使作業作用得到有效發揮,需要進行科學評價,師生一起共同探討,提高評價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可以將一部分作業放在課堂進行解決。即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一部分作業。在學生完成作業之后,老師可以及時進行查看學生的完成情況。對于多數學生出現錯誤的題目,老師可以當場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提高對知識和解題技巧的記憶。另外老師可以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指出其不足之處,盡早進行改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 實施小組合作評價
在每堂課開課前的十分鐘進行小組合作評價,有助于營造良好學習氣氛的同時,在合作評價當中了解自身的不足,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平面圖形的認識》這一章的時候,由于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知識點搞混的情況。因此上課前的十分鐘,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后桌之間互相交換作業進行批改和評價,并且進行匯總批改的結果。在批改結束之后,進行列舉出最多錯誤的題目、難度最高的題目等。老師可以直接越過每個學生均解題正確或者難度較低的題目,進行針對性講解難度高、容易出現混亂的題目。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當中出現的問題,也可以有效提高課堂講題的效率。
(三) 應用抽樣評價
作業評價的時候需要具有針對性。對于學生之間的差異,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適當選擇難度不同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既可以保持對數學信心,也可以逐漸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因此在進行評價的時候,也同樣需要抓住這一點,使學生可以從作業評價當中,得出針對性的收獲。因此對于一些作業可以采用抽樣評價的時候,即是指教師可以隨意選擇一些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然后進行分析,得出大概的作業評估“報告”。例如在學習《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由于其題型變換比較多,學生容易搞混,因此作業批改完成,實施作業評價的時候,可以將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分成高、中、低這三個階段,然后從中選擇小部分樣本。采用此種方法的作用在于可以依據不同的學生群體,歸類出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在接下來的教學當中有計劃地進行處理學生存在的問題,有助于老師盡快了解學生的情況,開展解決措施,幫助學生盡快解決問題,提高對錯處的記憶。
三、 結語
作業屬于教學當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可以有效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老師要想合理設計作業,使作業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就需要采用針對性的策略促進其有效評價的實現。即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緊緊抓住鞏固學生知識、重視學生差異、實現設計和評價的創新性這三點,使學生在完成作業、接受作業評價之后,可以了解自身的不足,不斷完善,提高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梅.淺談初中數學預習作業的設計和評價[J].讀寫算,2015,14(6):66-67.
作者簡介:
王元紅,江蘇省高郵市,江蘇省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民族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