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化學課堂效率,讓學生在化學課堂上能夠快速、便捷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和規(guī)律的探索,教師要關注四位一體的課堂教學模式。這里的“四位一體”主要指的就是課堂問題、合作創(chuàng)新、個體發(fā)展和教學模式四個方面。教師要有效地利用這四個方面來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和課堂的主人,促進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化學;四位一體;高效課堂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成為了課堂的主宰,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并沒有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探索和思考。學生更多的是機械地對知識進行記憶,而不是主動地探索知識的規(guī)律和學習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探究知識,而不是對學生進行灌輸,這樣做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動手學習以及針對學生個性的指導,將這四個方面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融入化學課堂教學中,構筑四位一體的課堂立交橋,點燃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實現(xiàn)知識的習得。
一、 一課五問,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在高效課堂上,教師每節(jié)課要至少給學生設計五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能夠主動地探究,促進學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識和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圍繞著課堂教學內容來設計,例如在《性質活潑的氧氣》學習中,為了使學生了解氧氣的性質,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思考:氧氣能否溶解在水中?學生通過對魚通過喝水的方式來獲得氧氣的思考,會明確氧氣可以溶解在水中,了解氧氣具有可溶于水的特點。教師可以繼續(xù)詢問:木炭、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為什么比在空氣中燃燒中更劇烈?通過對于問題的探究,學生會了解氧氣是物質燃燒所必需的物質,它可以促進物質的燃燒。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一段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視頻。視頻的授課方式會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把目光集中在學習的內容上,進而主動地探究化學規(guī)律。當學生被這種聲形并茂的授課方式吸引后,教師之后鼓勵學生思考:鐵絲為什么要繞成螺旋狀;為什么要綁一根火柴?瓶底為什么要加少量水或鋪少量沙子?一系列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緊緊地圍繞著氧氣的性質和特點進行分析和探究,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活躍思維,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感受探究的快樂。
二、 合作探究,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有效的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和共同討論,促進學生彼此交流和溝通。學生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眾人拾柴火焰高”,學生共同的溝通會開闊視野,促進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力,理解新知識。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共同探究碳、蠟燭、鐵在氧氣中都可以燃燒,請寫出它們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且思考還有哪些物質可以與氧氣發(fā)生化學變化,它們的反應有哪些共同點?同一種物質在空氣中燃燒與在氧氣中燃燒有什么不同?合作討論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搭建了一個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學生在這里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在溝通中實現(xiàn)知識的交流和深刻理解。學生在交流中會明確:C+O2→CO2;Fe+O2→Fe3O4。溝通探究中,學生會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和認識,使得知識可以在交流中內化,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三、 改革傳統(tǒng),鼓勵學生動手實踐
新課改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變化的教學方式會增加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可以采用實驗的授課方式,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動手中觀察實驗現(xiàn)象,實踐實驗過程,明確實驗步驟,分析實驗原理,進而掌握化學知識,這樣動手的教學方式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深學生的印象。在本課的學習中,為了使學生可以鑒別空氣和氧氣,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一瓶空氣和一瓶氧氣,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來動手實驗,使學生可以通過動手參與課堂學習的方式來區(qū)別它們,明確它們的不同。因為通過學習,學生對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已經(jīng)有了簡單的認識和理解,知道氧氣具有助燃性,所以,學生可以通過將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伸入兩個瓶子的方式進行鑒別。動手中學生會看到清晰的實驗現(xiàn)象,一根木條會復燃,這說明這瓶是氧氣;而另外一瓶會保持不變,這說明這一瓶是空氣。通過學生的實踐,學生會真實地看到實驗現(xiàn)象,用學習到的化學知識來說明化學原理,進而完成對知識的探究,實現(xiàn)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 關注個體,促進學生能力提高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挖掘學生的潛能。每一個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興趣都是不同的,教師不能夠對學生進行“一刀切”的教育。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從學生的個性出發(f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困生通過自主探究兒歌的方式來理解氧氣的性質和特點,學生通過對:“我聞不到你,而你卻把生命默默滋養(yǎng)。我無法感覺,但你卻無處不在。是誰讓火紅的木炭散發(fā)白光……”的思考,會了解氧氣的性質,產(chǎn)生學習興趣。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便于記憶,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愉快的學習情境和氛圍,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對于優(yōu)等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緩慢氧化的利與弊;鼓勵學生探究如何防止食品緩慢氧化。這些學生已經(jīng)對氧氣的性質和特點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明確的認識,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些高難度的知識,鼓勵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在探究中挖掘知識的內涵和本質,達到深刻理解和靈活應用的目的。
總之,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就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授課過程中,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能夠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發(fā)展。教師通過給學生設置問題,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動手實踐以及針對學生的個性和能力進行教學活動的安排會點燃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更加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探究和學習,實現(xiàn)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陳憲.面向21世紀化學課堂的一種新教學模式的設計[J].中國高教研究,2014(1).
[2]周林.銳意創(chuàng)新 構建“四位一體”化學教學管理新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5(11).
作者簡介:
洪霞,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頭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