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樂器之一,也是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必修科目,新時期下對我鋼琴專業的教學能力與學生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鋼琴與鋼琴音樂畢竟是作為西方現代樂器而傳播過來的,我國高校對于鋼琴音樂的教學一直是處于不斷探索的階段,教學質量與教學方式、師生思維、文化內涵都有緊密的聯系。因此本文就以新時期下鋼琴教學的創新模式進行分析。通過對新時期鋼琴教育重要性與當前教育模式的闡述,從而為下一階段教育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創新措施。
【關鍵詞】新時期;大學鋼琴;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鋼琴音樂的發展主要是源于其豐富的音色變化與創作流特色,在世界范圍內學習鋼琴的音樂人越來越多,每個音樂專業的學生都需要將鋼琴能力學為自己未來音樂道路成長的基礎能力。學生需要通過有效的鋼琴學習方式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以此來適應當前音樂發展的潮流。
一、大學課堂進行鋼琴創新教學模式重要性
(一)通過鋼琴教育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鋼琴音樂能夠帶給人們豐富的音樂下思想,從中可以體驗到鋼琴音樂本身的文化魅力以及演奏者的思想情景。所以學生在學習鋼琴音樂的過程中也是一次思維創新的過程。對于鋼琴教學來說,創新的鋼琴教學方式能夠對給學生帶來更深層次的文化理解,每一個人對于鋼琴音樂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教學模式的創新可以講這一文化理解的差異進行充分提煉,讓學生真正領悟到鋼琴教育的最終目的。學生在創新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再是單純的對于樂譜的機械化模仿,更應該在其中加入學生自身的理解與創協,豐富自己鋼琴學習樂趣的同時學生也能夠培養出全新的音樂精神面貌。
(二)通過鋼琴教育提升中國綜合音樂素質
雖然鋼琴作為一種外來的樂器與音樂文化,但不可否認的是鋼琴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有著重要的影響性。作為中國傳統音樂我們應該開拓視野,不斷去吸取世界音樂文化精華來提升中國音樂的綜合實力。這一點可以通過在高校中采用鋼琴教育與中國傳統音樂結合的創新方式,為我國傳統音樂的發展提供很多的新鮮人才。對于學生未來的音樂發展也提供了一個全新餓的發展方向,學生在這種創新的鋼琴音樂教學內容中也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二、我國鋼琴音樂教學模式的多種類型
(一)傳統和引導式為主的教學模式
傳統和引導教學在高校教學中一直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這種教學模式類似于其他行業中一帶一的師徒制焦作方式。這種鋼琴音樂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學質量有著很好的保證,通過對鋼琴音樂的文化歷史與作品內涵的直接傳輸,學生可以非常容易地進行鋼琴音樂的練習學習,而且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有很好的反饋渠道。但是這種傳統引導式教學有著很強的中國教育特點,對于學生鋼琴個性的發展存在很大不足,學生很難通過自己的理解對鋼琴音樂形成自己的風格,而且教學效率上也相對比較慢,與新時代下鋼琴教育的個性化與學生成長的整體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探究式的主動的學習模式
探究式的主動教學是在當前教育改革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對于教師的引導能力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與傳統教學模式有著很大拆洗。從本質上來看這種創新下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師與學生成本了一種共同發展的合作關系,根據教學課題與學習任務的指導在互相寫作過程中達到統一的教學目標。在新時代信息化、網絡化、開放化的背景下,這種探究式的主動學習已經成為了我國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高校鋼琴教學也要不斷進行創新研究找到最適合自己探究教學模式。
三、構建新世紀大學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舉措
(一)師生互動交替實現
探究式的主動教學模式必須建立在教師與學生具有良好的交流基礎上。這種師生互動在教學中的實現就是對鋼琴教學模式創新的一種必然趨勢。首先要改變傳統焦作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鋼琴音樂的教學需要有很強的實踐性、理解性教學內容,所以教師應該將課堂的部分權利歸還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問題與需求,讓學生對于鋼琴這種外來音樂文化有很多的理解;師生之間在音樂藝術層面也有了更高的精神交流,對于學生音樂悟性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進行《車爾尼快速鋼琴練習曲》教學中,這類音樂的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五升五降之內的和弦、小音階、琶音的鋼琴演奏技巧有良好的掌握,如果只是通過單純的技巧教學對于學生的掌握有一定困難。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迷茫點進行隨時詢問;在課堂與學生進行互動演奏學習。促進學生對于鋼琴音樂的每個細節都能夠合理的進行理解掌握。
(二)以一種探究式的和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傳授
目前從我國教育的大環境來看,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就是要實現對學生的引導、探究、啟發。鋼琴音樂這種文化內涵與操作技能并重的教學科目更需要學生自身的學習探索。因此教師對于鋼琴教育模式創新要盡可能地開發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索能力,啟發學生結合對于鋼琴音樂有自己的感悟并轉變為自己的鋼琴演奏風格。比如在進行著名鋼琴曲目《月光》的教學中,教師所要表現的不應該僅僅是它所使用的演奏技巧,所傳達出的思想情景、音樂韻律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心靈上的凈化作用。教師可以在演奏完成后采用提問餓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在課下去了解作者創作時的社會環境、自身狀態等。讓學生對如此優美的鋼琴音樂產生進行更為具象的探索學習。
(三)在鋼琴教學中積極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當前的教育環境中已經取得了廣泛的應用,它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知識創造、共享合作、互相幫助的學習環境中,正好改變了我國傳統教育模式對學生個性化、自主化能力發展的限制。而且鋼琴音樂的教學本身就需要學生能夠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見、集思廣益。首先小組合作對于教育任務的安排更加高效,教師可以將一些不便于單人造成的音樂任務進行更進行小組完成,對于教學任務的造成也更為高效;其次小組合作學習對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也能夠很好的提升,在學習中面對的一些問題首先可以在組內進行解決,對于集體問題在進行老師指導;最后在鋼琴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的平臺,可以通過很多集體活動讓學生進行學習成果的展示。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協調能力、交流能力能夠進行綜合性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鋼琴教育的創新發展對于學生成長、教育質量提升以及我國傳統音樂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高校鋼琴教育來說,新時代下的文化發展與學生思想的轉變對于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也是一次改革發展的重要要求,高校要不斷根據鋼琴教育的趨勢與學生需求進行創新改進,這樣才能為學生發展與自身教育水平提供良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宋揚.現代教育理論在大學鋼琴教學改革中的有效運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8):182-183.
[2]郝賽賽.大學鋼琴教學模式創新路徑探討[J].黃河之聲,2017(7):37.
[3]米佳.探討大學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與思考[J].北方音樂,2017(7):222.
作者簡介:康彥(1991—),女,漢族,山西省太原市,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鋼琴、音樂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