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祖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的素質教育更注重人的發展,重視人在發展過程的主體性作用,這些教育理念的實施,必須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全新的教學觀和學生觀。小學低年段數學有效課堂的管理直接決定課堂教學的效率,是營造健康學習課堂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低年段;數學課堂;高效管理策略
全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是,改變過去只注重傳承知識的偏向,課程要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要讓學生在良好條件下的課堂中自然、和諧地健康發展,建立起師生間和諧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程度。新課程背景下,小學低年段數學課堂如何實現高效管理,直接決定教學的效果。
一、規范課堂行為是高效課堂管理的基礎
一般來說,老師都喜歡學生在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發言,師生關系和諧愉快,這樣的教學就有成就感和滿足感。相反,老師最不愿意看到的是,課堂上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自由散漫、大聲吵鬧的情景,因為這會導致教學效果低下,教學的樂趣全無。
課堂出現的“雜亂”是因為“無章”所致,只有做到“有條”才能“不紊”,也就是說,只有“遵守課堂規則”,才能使教學“秩序井然”。所以,在小學低年段數學課堂上要實現高效管理,防止出現上述情形,就必須建立課堂常規,它是保證課堂秩序的基本行為,是學生應當遵守的準則。課堂常規是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是教學環節得以完整、順利進行的前提。對于小學生來說,一定要培養他們良好的課程常規意識。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課堂常規的建立一定要注意做好預設,當小學生還沒有違規的理念,因自制能力有限出現某種問題的時候,老師要及時地給予警示或者提示,提示的方式必須是積極有效的,能對他們的行為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又能讓他們重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來,繼續學習。所以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極為重要,它決定著學生學習品質的養成,對于課堂教學質量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因此,學生課堂良好習慣的養成與老師有著很大的關系,在組織教學時,一定將學生的違規念頭消除在起始階段,不能等到學生違規之后再進行消極的處理,這樣的做法不利學生習慣的培養。
二、對課堂不良行為及時處理是高效課堂管理的關鍵
低年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要積極面對出現的不良課堂行為。小學生出現課堂違規是一種正常現象,這與他們的年齡和心理認知有關,老師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所以當出現了課堂上學生的違規行為時,老師要積極地去處理,如果以消極的態度來對待,則會對教學秩序形成不好的影響,導致教學環節正常展開,從而影響了教學的質量。
一是對于學生個人來講,課堂上的學習時間與學習效果之間是成正比例關系,二者關系十分密切。當課堂上有一個學生出現了小動作,有不良的行為時,并且已經既成事實,這時老師就必須做出處理。而在這一過程中,就會占用其他學生的學習時間,影響學生的學習,甚至整個教學活動。二是課堂上學生的問題行為會破壞老師有序的教學進程,因為出現了問題,必定會引起老師的關注,這就分散了老師的注意力。總之,課堂上出現的學生問題行為不但會影響課堂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也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一定的消極作用。
老師處理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行為時,一定要正確認識到課堂問題行為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要預先建立起課堂教學常規,明確告知學生行為標準,同時要鼓勵學生良好的課堂行為,避免強化問題行為,要盡量避免對有問題行為的學生進行不恰當的懲罰,在處理問題行為時,要體現出一致性、公平性和個別性差異來,要盡量尋找到課堂問題行為的根源。
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高效課堂管理的保障
課堂教學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在這種教學情境下,可以生成豐富的資源,師生共處這一情境之中,都希望有一種和諧的氛圍來完成學習任務,愉快地教學相長。相反,如果沒有教學情境的出現,或者脫離了教學情境,則不可能有事實上的課堂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情境是影響課堂教學活動的多種外部條件的綜合,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在課堂中的各種設施、制度、學風等都屬于課堂教學情境。小學低年段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重要意義在它不但可以影響教學活動的過程,也會影響教學活動的結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學情境影響著教學手段的制定、教學組織的安排、教學目標的建立、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以及課堂信息的交流。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管理中,老師一定要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及時地進行觀察,以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因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師生融洽的關系才能實現高效課堂的管理,才能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
參考文獻:
[1]杜萍.有效課堂管理方法與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2]李祖.壽教學原理與技法[M].臺北:大洋出版社,2012.
[3]田慧生.教學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