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習數學要聯系身邊的生活,創設科學有趣的“體驗”學習情境,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與魅力;充分引導小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知體驗數學知識的運用技巧。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來推理、驗證,掌握數學知識和規律,提高數學學習的效果。
關鍵詞:數學教學;引導體驗;提高效益
最新出版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學好數學知識就要聯系自身的生活實際,一定要從自己已有的數學生活經驗和數學常識出發,教師要科學創設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科學引導學生的觀察方法,提示思考技巧,指導探究問題的方案。這就要求筆者們要利用數學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探討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數學,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筆者結合數學學習,就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體驗”數學學習談幾點做法。
一、 創設有趣的“體驗”學習情境,讓課堂充滿魅力
打開小學低年級數學教材,圖文并茂宛如一本畫冊,每節課的知識基本都會配上相應的實物圖形,讓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融合,讓數學貼近學生的實際,為學生創設體驗感知數學的情境。根據教材實際,我們理應使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數學課堂模式的設計,通過體驗感知讓數學課堂充滿趣味性和實踐性,極大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這種教學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就是要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到數學知識。這就要求老師要對每一節課的不同教學內容來創設對應的教學氛圍。例如,教學《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一節內容時,教學的時候,老師領著同學們來到自己的校園,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平時在學校的生活感受,從熟悉的校園生活中學到數學知識。學生通過“扔皮球、栽樹、投乒乓球”等常規趣味活動感知1-10各數的意義,從而有效理解了數序。在這一節課中,學生們既開心的“玩”,也在玩中踏踏實實的學,開心活躍的課堂氣氛沖淡了課堂的枯燥乏味,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玩得開心,興趣濃厚中品嘗體驗。這樣的課堂讓學生在愉快的體驗中完成了這一節課的學習,教師讓體驗式學習成為學生感知數學的得力助手,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讓數學課堂活起來,成為充滿魅力的課堂。
二、 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
皮亞杰曾就學生在操作中通過體驗來學數學提出了類似的觀點。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獲得了大量豐富的教學經驗。例如,在組織“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拼擺游戲,用數學學具——模塊拼出相應的圖形感知“湊十法”,在這一拼擺的過程中,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含義。又如,在組織“認識圖形”的教學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讓學生親自“做”指定的實物或自己搭建實物,從中感知不同圖形的特質,實現“做”中學,進而理解圓柱的特征。再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部分內容時,學生對軸對稱圖的理解和掌握對以后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都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基礎的基礎。教學時,我們要結合學生身邊的軸對稱圖形的例子來引入新課,并且發動學生自己尋找軸對稱圖形的例子來理解和學習這一部分內容。通過這樣親身體驗學來的知識,學生記憶深刻,便于理解,更便于掌握。教學時,引導學生先認真觀察圖形,體驗對稱的特點。如青蛙、蝴蝶、天安門的圖,學生們通過細心觀察、分析、對比、圖形繪制、討論分享。掌握了此類圖形都具有相同的特征,那就是左右完全相同,若沿中間對折左右恰好重合這一重要特征。這樣教學,讓學生對“對稱”的概念和含義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準備白紙、剪刀等工具,引導學生自己按照教材中的方法剪其他圖形,如松樹、桃心、蝴蝶等。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到什么樣的圖形叫對稱圖形。親身體驗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動手折、畫、剪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體驗感受了數學知識的形成。
三、 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知識的運用
學數學的目的是運用數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挖掘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教學中,我們要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交流,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例如,在教學《植樹活動》這一部分內容時,親自帶學生去看,親自去數,讓學生結合生活中案例來體會數學試題的實際意義,通過聯系生活來體驗數學知識的運用,引導學生從身邊的數學知識中體會學數學的意義。如:教師在教學時給學生安排調查任務,讓學生在校園里查詢自己學校有多少間教室?有幾座樓房?有多少個乒乓球臺?你們學校的校歌幾句?你的鉛筆盒里有幾只筆……,找出可以用3、4、5……等數來表示的事物,如:在認識圓,角,分時可讓學生采用“模擬購物付款”的過程來理解:你如何付錢?營業員如何給你找零錢等?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也能讓數學的價值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得以體現,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很好的培養和提升。這樣既可加深對數的理解,幫助學生建立數模,又能讓學生真切地獲得體驗,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道理,也深深地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實際意義。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從新課程的教學新理念出發,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學會聯系的觀點來豐富我們的數學思維,創新學習方法,善于觀察,勤于操作,學會猜想的一般方法,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來推理、驗證,掌握數學知識和規律,重視學習實踐中的體驗活動,從興趣入手,嘗試新的學習方法,從親身體驗中掌握數學知識的運用,提高數學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平.如何有效轉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J].考試周刊,2016(1).
[2]吳辛巍.新課改理念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有效性的對策[J].考試周刊,2017(31).
[3]湯飛燕.小學數學課堂多媒體教學運用的幾點建議[J].中小學電教,2013(4).
[4]滿長峰.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20).
作者簡介:姜昆,河北省河間市,河間市新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