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動中國社會急劇的發展與轉型,不但沖擊成年人傳統認知,更對小學生影響尤其深遠。因此,五育之首的德育教育不但要構建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家庭德育等,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滿足新時代中國對于德才兼備的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新形勢;德育教育;數學教學
一、 引言
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進德育教育,旨在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小學生愛國、愛黨、敬業意識。
二、 數學學科德育內涵與本質
道德教育的簡稱即為德育教育。數學學科德育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政治施加影響的過程。進一步進行德育教育的細分后,學校數學德育教育本質上是通過數學學科的特性滿足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需求。而數學學科的最大特性在于理性精神,竭盡全力使思維達到完善的程度。因此,當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運用數學思維思考德育問題時,數學的進取精神激發了小學生探索德育目標的潛力。同時,數學的辯證因素、社會現實主義、課題歷史背景等獨特的學科價值,從數學本身的文化、歷史、辯證、現實與環境各個角度同時開展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活動,并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 數學學科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 德育教育意識與數學學科聯系深度不夠
當前的應試教育迫使學生、家長以及教師,對于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明顯偏低。升學壓力下的德育教育往往呈現一種應付差事的局面。美國學者指出:教師是僅次于家長的對小學生施加影響最大的人。因此,當數學教師忽視德育教育本身時,德育教育的言傳身教自然會產生失范的問題。數學教師僅僅注重小學生學業成績,對于自身對小學生的影響視而不見,這造成俗話所說“有樣學樣”的小學生模仿結果。而數學學科本身的生活價值和育人功能則不能通過教師完全體現。學生與家長方面則將所有注意力放置在升學上,德育教育成為可有可無的次要教育問題。這種數學教學模式極易培養小學生一味趨利的不良品質。
(二) 德育教育在數學學科教育中沒有明確的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當前數學學科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設置。是現行的新課標數學教育目標中,僅僅是四個教育目標的其中之一。包含了:問題解決、數學思考、知識與技能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些學者認為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也是德育教育范疇,但實際上很多數學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僅僅突出了知識與技能的獲得。這與應試教育體制有直接的關系。數學教師對于德育教育往往采取有任務就用“模板”套用的模式,不但教育目標空泛且各類知識點沒有形成明確的德育教育目標。
(三) 數學學科德育教育方式跟不上新形勢下的德育教育要求
將數學學科中隱藏的數學情感與價值觀傳遞給學生,這考驗著很多數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大多數教師通過多年教學工作的浸潤,不但專長獲得了發展,更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教學特色。但傳遞價值觀與數學情感卻是很多數學教師不擅長的短處。長期以來,我國的德育教育始終圍繞著“語錄”展開,名人語錄、政治語錄等成為德育教育的主要載體和工具。數學教學中的德育任務依此方法“穿靴戴帽”,完成課堂單向灌輸即完成了數學學科的德育教育。可見,“語錄式”的德育教育不能滿足當前小學生多變環境下的德育教育目標。比如,數學教學中往往以數學史作為德育教育的載體。教育內容不外乎我國的數學成就早于西方世界多少年,以此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但這種很難涉及大量數學史篇章的德育教育內容,所激發的民族自豪感往往帶有民族狹隘主義下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信心,并不能真正激發小學生從主觀上獲得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
四、 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學德育滲透策略
(一) 從提升數學德育意識入手,積極轉變觀念
教師轉變觀念的前提是認識到數學德育教育與數學成績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改變短時間內“分數至上”的教育觀點和理念。因此,當數學德育教育功能發揮作用時,歷史上無數的數學家將成為小學生模仿的目標,進而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快速提升。絕不能用單向灌輸的教育方式,用呆板的語錄式教育模式,不遵循德育教育規律的給小學灌輸德育觀念。德育教育本身需要數學教師能夠積極地了解和融入當今變化多端的世界中,從德育教育角度尋找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進行小學生加減法教育時,完全可以將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德行對小學生進行講授。比如,中國高鐵走出國門,其中科學家研制的各種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化表現;中國橋梁走出國門,各個國家因為道路通暢獲得的經濟發展的數字表現。這些成就既生動又活潑,并與中國媒體新聞內容緊密相接,是小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聽到和看到的重要內容,如此德育教育就實現了數學學科德育教育的根本性目標。
(二) 從數學教材中挖掘德育教育的內涵和目標
數學史龐大精深,對于常年從事數學教學的教師而言,吃透數學史有一定難度。但這并不妨礙數學學科德育教育中采取分節點方式實現教育目標。所謂分節點是數學教師首先將德育教育目標在一節課中分成若干個小目標。在課堂推進的過程中將小目標灌注到各個時間節點中分批教育。比如,進行“方程不等式”知識點學習時,數學教師在第一個課堂十分鐘節點宣布“方程不等式”可以應用到生活中;在課堂的第二十分鐘節點為學生闡述生活模型與方程模型的轉化;在課堂第三十分鐘插入數學與生活相通數學化過程,并開宗明義的點明數學的實際生活應用價值。這種方法不但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更是將德育教育灌注在整個課堂中,激發了小學生數學探索精神,將數學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內涵挖掘到最大價值。
(三) 因勢利導,廣泛開拓數學德育教育方式
當前信息社會的信息過載問題,不但成年人要面對,小學生同樣面對這一問題。但恰恰又是這些海量的信息,形成了了解當前小學生關注熱點的一目了然的便利。在社會思潮影響下,一段時間小學生關注熱點會形成一定的集中度,將這些關注熱點引入到數學課堂中展開數學德育教育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堂中思想容易跑毛,借助小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引導小學生將心思回歸到課堂中有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豫暉,吳姣,宋乃慶.中國數學文化研究述評[N].數學教育學報,2015(2):88-89.
[2]張奠宙.數學學科德育的基點和層次[J].數學教學,2006(6):1-2.
[3]高雙.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缺失與重構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2(2).
作者簡介:
郝現亮,山東省菏澤市,山東省單縣浮崗鎮聶付莊小學。